两岸关系与世纪之争(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将使未来的战争变得更残酷!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反台独、从而也反战已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迫切任务,但从根本上来说,反台独和反战都离不开从制度层面拉近两岸的距离。可喜的是,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而且已无全面倒退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深化大陆的经济改革并促发大陆以和平方式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既是反台独和最终实现两岸统一的重要方面,也是维持两岸持久和平与共存共荣的必要保证。
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至少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第一,要防止冷战的再起,第二,要避免突发性的台海危机,第三,要有足够的时间。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四条建议:(一)战略上把建设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中国(中华)民族与行将到来的世纪之争结合起来,从而树立包含大陆、台湾和港澳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 “生命共同体”观念,并在功能上将此一共同体确定为:全体中国人生存、发展和自由的家园,维护亚太地区之和平与安宁的坚强支柱,扼制冷战再起的关键力量之一。
前已指出,中国大陆的经济和国防战略的重心已移向东南。但是,只要海峡两岸的敌对状态一天不解除,只要两岸的统一一天不实现,处於世纪之争旋涡中心的中国大陆,对其海防就一天不能高枕无忧,它当然也不可能放开手脚施展开发南海和发展海洋农业的鸿图。就此而言,能否有效地防止台独并顺利地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确实攸关中国大陆十二亿人在世纪之争中的处境和胜负.中共之所以要在思想文化上选择民族主义,甚至不惜冒重回冷战的风险,在国际关系领域采用联俄、抗美、压日、逼台的策略,以重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因为它十分清楚:反对台独和实现两岸统一符合大陆十二亿人在世纪之争中的根本利益;而在业已拉开序幕的这场世纪之争中,超阶级、超党派、超地区(一国之内)的民族利益或国家(指多民族国家)利益,无论在国内或国际政治领域中,都不可能不占据首要地位。实际上,中国大陆的任何一个想要获得广泛支持的政治派别,任何一个负责的政治团体,不管其对台政策和相关的政治行为方式同或不同,但在反台独和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点上,想来是不会有、也不应有什么实质性分歧的。台湾虽然已逐渐步入开发国家的行列,但由於资源有限,加之世界各国乃至各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兴起,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将会遇到更为严峻的考验是不难想见的。台湾要在未来的世纪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选择大陆作为经济发展的腹地,如果不能说是唯一的出路,至少也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诚然,就短期来看,台湾没有“外患”。但是,由於“亚太”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且发展潜力极大的地区,它势必成为各大强权的必争之地;处於该地区中心部位、且为中国大陆绝不可能放弃的台湾,若不能处理好两岸关系,甚至在大陆政策上出现重大失误,则完全有可能成为各大强权之间世纪之争的牺牲品。不肖说,当台湾成为牺牲品的时候,大陆至少也是元气大伤。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两岸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的“生命共同体”!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形成,不仅将能有效地保护两岸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将成为整个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坚强支柱,以及扼制东西方冷战再起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上三点,似应成为两岸当局处理双方关系时的战略基点。
(二)为避免台海危机再度发生突发性的危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台北似应采取“维持现状”的策略,由此争得时间。根据台湾陆委会於近期发布的民间资料,直到九五年六至八月,台湾尚有近八成受访者主张两岸维持现状。这表明,在台湾实行“维持现状” 的方针是有相当广泛的民众基础的。但是对於这种民意基础,应作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是说,应该使台湾的广大民众晓得,所谓维持现状,不仅意含着要维持两岸的“分裂分治”,同时也意含着要在某种程度上接纳目前两岸在国际地位上“不对等”这种令人痛苦的现实。笔者认为,这其实既是钱复先生所说“大陆政策位阶高於外交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和缓目前两岸的紧张局势所必须。当然,这并不是说,台湾的外交政策应当死死地局限在由北京所划定的范围内。但正如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奈伊所言,对“务实外交”有所节制,避免那些“有碍台海安定的较不显著的挑衅行文”,却显然是明智的。
(三)以扩大两岸的交流来促进中国大陆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转型,以逐步缩小两岸之间的制度差异,为和平统一拓清道路。为此,有必要以这样的眼光来认知、评估和处理两岸之间的“三通”和“四流”,将他们作为促进大陆全面现代化的的手段和重要的辅助方法。
(四)为落实上述的战略、策略和方针,北京和台北应尽快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政治接触、直至政治谈判,以便使双方能就台海和平的条件逐步达成共识,作出承诺,以为两岸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造和平的内部环境。笔者深信,正如大陆不论在经济、社会或政治领域都不可能长久自外于世界潮流一样,两岸的和平统一也是难以阻挡的趋势。我们且不说民族文化这些众人皆知的因素,尤须注意者,是两岸的统一尚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前已指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对於大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正如明居正先生所说,“台湾未来的繁荣(也)必须跟大陆结合”。因此,两岸人应该有共存共荣和共享中国主权的观念,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统一中国而携起手来。
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至少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第一,要防止冷战的再起,第二,要避免突发性的台海危机,第三,要有足够的时间。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四条建议:(一)战略上把建设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中国(中华)民族与行将到来的世纪之争结合起来,从而树立包含大陆、台湾和港澳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 “生命共同体”观念,并在功能上将此一共同体确定为:全体中国人生存、发展和自由的家园,维护亚太地区之和平与安宁的坚强支柱,扼制冷战再起的关键力量之一。
前已指出,中国大陆的经济和国防战略的重心已移向东南。但是,只要海峡两岸的敌对状态一天不解除,只要两岸的统一一天不实现,处於世纪之争旋涡中心的中国大陆,对其海防就一天不能高枕无忧,它当然也不可能放开手脚施展开发南海和发展海洋农业的鸿图。就此而言,能否有效地防止台独并顺利地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确实攸关中国大陆十二亿人在世纪之争中的处境和胜负.中共之所以要在思想文化上选择民族主义,甚至不惜冒重回冷战的风险,在国际关系领域采用联俄、抗美、压日、逼台的策略,以重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因为它十分清楚:反对台独和实现两岸统一符合大陆十二亿人在世纪之争中的根本利益;而在业已拉开序幕的这场世纪之争中,超阶级、超党派、超地区(一国之内)的民族利益或国家(指多民族国家)利益,无论在国内或国际政治领域中,都不可能不占据首要地位。实际上,中国大陆的任何一个想要获得广泛支持的政治派别,任何一个负责的政治团体,不管其对台政策和相关的政治行为方式同或不同,但在反台独和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点上,想来是不会有、也不应有什么实质性分歧的。台湾虽然已逐渐步入开发国家的行列,但由於资源有限,加之世界各国乃至各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兴起,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将会遇到更为严峻的考验是不难想见的。台湾要在未来的世纪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选择大陆作为经济发展的腹地,如果不能说是唯一的出路,至少也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诚然,就短期来看,台湾没有“外患”。但是,由於“亚太”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且发展潜力极大的地区,它势必成为各大强权的必争之地;处於该地区中心部位、且为中国大陆绝不可能放弃的台湾,若不能处理好两岸关系,甚至在大陆政策上出现重大失误,则完全有可能成为各大强权之间世纪之争的牺牲品。不肖说,当台湾成为牺牲品的时候,大陆至少也是元气大伤。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两岸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的“生命共同体”!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形成,不仅将能有效地保护两岸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将成为整个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坚强支柱,以及扼制东西方冷战再起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上三点,似应成为两岸当局处理双方关系时的战略基点。
(二)为避免台海危机再度发生突发性的危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台北似应采取“维持现状”的策略,由此争得时间。根据台湾陆委会於近期发布的民间资料,直到九五年六至八月,台湾尚有近八成受访者主张两岸维持现状。这表明,在台湾实行“维持现状” 的方针是有相当广泛的民众基础的。但是对於这种民意基础,应作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是说,应该使台湾的广大民众晓得,所谓维持现状,不仅意含着要维持两岸的“分裂分治”,同时也意含着要在某种程度上接纳目前两岸在国际地位上“不对等”这种令人痛苦的现实。笔者认为,这其实既是钱复先生所说“大陆政策位阶高於外交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和缓目前两岸的紧张局势所必须。当然,这并不是说,台湾的外交政策应当死死地局限在由北京所划定的范围内。但正如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奈伊所言,对“务实外交”有所节制,避免那些“有碍台海安定的较不显著的挑衅行文”,却显然是明智的。
(三)以扩大两岸的交流来促进中国大陆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转型,以逐步缩小两岸之间的制度差异,为和平统一拓清道路。为此,有必要以这样的眼光来认知、评估和处理两岸之间的“三通”和“四流”,将他们作为促进大陆全面现代化的的手段和重要的辅助方法。
(四)为落实上述的战略、策略和方针,北京和台北应尽快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政治接触、直至政治谈判,以便使双方能就台海和平的条件逐步达成共识,作出承诺,以为两岸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造和平的内部环境。笔者深信,正如大陆不论在经济、社会或政治领域都不可能长久自外于世界潮流一样,两岸的和平统一也是难以阻挡的趋势。我们且不说民族文化这些众人皆知的因素,尤须注意者,是两岸的统一尚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前已指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对於大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正如明居正先生所说,“台湾未来的繁荣(也)必须跟大陆结合”。因此,两岸人应该有共存共荣和共享中国主权的观念,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统一中国而携起手来。
上一篇:“台独”——陈水扁的末日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