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受中介的差异性。每个教育者在政治、人格、理论和能力素质及感召力,责任心、态度、方法、与接受者的情感关系、运用各种载体的能力等方面都各有特长与不足。如教育者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是否正确、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否具有高度的政治纪律性、是否有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确立教育关系的能力,激发、激活接受主体、接受需要的能力;根据社会要求和接受主体的实际,确立具体的教育目标、设计教育内容的能力,引导、调控教育活动过程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对接受主体的接受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教育者能否引导接受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朝着积极向上方向发展的前提。
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总是会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与此同时,其接受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总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以致无法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即使很小的心理变化对人们的行为倾向也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所有其他的因素相同,“在天平的一端加上一根很轻的羽毛即可使天平发生倾斜”。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心理效应发生的机制
接受心理是接受的心理准备,包括接受初的心理定式和接受中的心理转换、心理建构等,其中接受初的心理定式决定着后继的心理转换和心理建构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式是由于先前的影响而造成的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应,它常常支配着人们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继而决定人们是否接受有关信息及接受的质量。
心理学认为,注意虽非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的发端。注意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与此相应,接受也呈现出两种情况:即主动、有意识接受和被动、无意识接受。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心理的微观发生,兼具有意识的感知和无意识的感知两种,但由于其接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实更多的是无意识的感知。除少数高介入程度的人群外,多数接受主体总是在课堂教育、浏览互联网、阅读报刊、观赏景物、观看电视电影时,被动地、无意识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信息,并在毫无觉察中产生“羽毛效应”的。这些教育信息只有一部分引发了接受主体心理上的“羽毛效应”,继而随机地、不断地积累才可能进入或改变接受主体心理上的“思想道德框架”。那么,接受主体心理上的“羽毛效应”及其累积,在其心理机制上该如何进行认识呢?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从感知开始。而感知效应是否产生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主体心理中已有的心理定式,二是引发感知效应发生的信息刺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中,接受主体的心理定式是相当复杂微妙的,因为大多数接受主体的心理定式总是指向各种媒体中自己所认为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信息,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息刺激的心理准备,只在心理定式结构的深层潜藏着,需在特定对应信息的刺激下,才可能短暂地浮到心理结构的表层,产生无意识的感知效应。接受者在接受刺激时,不仅需要调节心理定式的指向,而且不同接受主体对教育接受的感知定式也迥然有别。我们认为接受主体基本上分为外导型和内导型两类。前者较易接受他人影响,后者一向较注意自己内心的事物,固守个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两种类型的接受主体各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及喜好,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息的创制和组织必须投其所好,符合接受主体的心理特性,引发其注意,产生心理轰动,引起心理共鸣,以使接受主体能在无意识中接收教育信息,产生“羽毛效应”。这时只是“接收”而非“接受”。接受主体对教育信息解码的过程,在“注意感知”或“刺激一注意一感知”之后,尚需经过“思维”、“整合和记忆”等环节。
接受主体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其进行理解。所谓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间接的反映是指接受主体凭借其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感知到的教育信息所包含的语义、概念、观点、景象等模块“移人大脑”,并进行复制和再现,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与之相关或对应的形象和概念,运用知识和经验,间接地去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甚至不可能直接感知过的客观对象;概括的反映是指通过感知的个别属性和整体表象,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规律性。经过思维,把已感知过的材料,形成初步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力加入进来完成意象世界的建构,而想象力的加入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中的理解活动,既可诉诸逻辑思辨,又可直接借助想象去再造意象。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属于传播学中的劝说性传播类型,主要目的是传道、解惑、改变学生的态度、引导学生的行为,传播的内容往往很难完全直接理解、认识,而只有依靠对该事物产生的背景、原因、作用等进行分析,才能逐步理解其意义。
这些经过解析后的环节,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在接受主体心理结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息刺激的不同时空条件下,其表现并不一样,有时可能在接受者浑然不觉的短暂瞬间便完成了“知觉效应”并成为影响其行为倾向的“羽毛”;有时可能在“知觉效应”发生无意识接收之后,又转化为理性的、有意识的审辨、理解和整合,从而得以接受与强化。如此一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过程中,主体心理的微观发生就形成了如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