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彻底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特性创造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并且这种反思又直接构成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反思的辩证运动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良性运动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等特性在理论的现实化过程中表现出具体的丰富性、鲜活的生命力、内在的调节与发展的机制等独特的理论品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创造性发展的内在的直接根据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性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中国化反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用与证明,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科学坚持、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面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的理论反思既是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与现实国情寻找“结合点”与“平衡点”的关键环节。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出场、“结合点”在农村还在城市的问题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升华和论证,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中国化反思的直接产物,科学合理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合法性问题。建国后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论十大关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同样是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反思的产物,晚年毛泽东放弃了中国化的理论反思的优良传统,才造成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失误。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首先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在理论上追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而开启的。可见,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反思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而这种理论反思是以中国化的实践为镜的理论观照、理论发现、理论深化、理论建构和理论创新的统一的基本形式进行的,其中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将其中国化为“精髓”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大智慧。我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性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这既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具体化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基本特性进行“中国化”反思的具体分析。
一、科学性
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定义为三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有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革命;二是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辩证法;三是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
由此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根据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化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仅仅由其理论的内在逻辑特性决定是抽象的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历史性的具体化的证明、充实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和永恒的实践中被历史性建构的,不是相对于我们的经验而先验存在的,而是本身向根源于这种理论指导的实践经验无限开放的包括我们的经验以及后来者的经验在内的与时俱进,不仅直接观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践经验,而且涵融整个人类的包括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与经验。必须指出,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其科学性以无产阶级的解放理论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直接同一来实现的,理论与实践没有时间间距,因而其科学性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是同一的。历史的发展撕裂了这种同一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容易被教条化为纯粹的理论科学性,20世纪人类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反复证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要将其具体化理解,并以人类的眼光审视其科学性内涵,马克思主义没有抽象的科学性,只有历史的辩证的具体化的科学性。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这些特点,出现“过时论”等这样的疑问便属于正常的时空反应。在今天,我们的确可以认为“一切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的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或者是同马克思主义相一致的”。可以预见,随着离马克思的时代越来越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随着历史时空的变幻更需要建构,而且必然是每一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除了以上所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解释模式外,以“中国化”的实践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科学性的内涵的当代具体化至少蕴含着以下几点:
第一,自觉吸取和改造人类每一个时代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文化的历史性融合,化为自身的文化生命力。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放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原则体现的直接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的开放与包容的气势,使马克思主义在每一个时代具有文化的优势与亲近感,能与受众的文化心理与情感交融和谐,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掌握群众,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文化规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吸收和改铸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如《实践沦》、《矛盾论》等等,构成了现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主体,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文化生命力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