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安排,可将医疗保险专业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独立实验课、专业课题调研课、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等形式,开展课内外相关实习课程,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形成整个专业实习课程整体流程,培养出实操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专业与市场对口的学生。[8]
1)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如《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主要由操作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组成。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验课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医疗保险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的第 1 周布置下去,第 1 7 周上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自行选择课题方向、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做统计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2)毕业论文与实践的结合。如:承担了校级科研项目的同学,由于有科研项目任务,因此会组织其他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利用暑期或平时的实践课程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对策,最终各位小组成员完成这个项目的子课题并分别作为各自毕业论文的选题,从而较为成功地将学生科研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有机结合起来。
2.3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课程的考核应当体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两个方面。可以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采用“过程评价+考试考核”综合评价模式,考试考核学生对医疗保险学基础理论、基本制度的掌握情况,其中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选择相邻两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对照,以此来评价其教学效果。
3 结语。
一个完整的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条件、形式和评价,而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有益于全面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并为教学条件和实践管理提供较为具体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医疗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为学生能力的拓展和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乐勋,张文鸣。2007 年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9-60.
[2] 况成云,杨江林。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学生的素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l(8):478-511.
[3] 藤航。我国本科医疗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J].西北医学教育,2002(3):10-11.
[4] 袁杰,郑先平,等。我国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医教育,2007(1):11-13.
[5] 郑先平,刘雅。对健康保险专业核保理赔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86-88.
[6] 俞彤,刘霖叶,等。医学院校开设医疗保险专业培养模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7):259-360.
[7] 张玉平,等。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5)。
[8] 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25-27.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工作有效性分析
20xx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透露,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将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一所普本院校要转做应用技术型,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必须与社会需求同步,要具备双师型教师,同时相关学科具有实训、实习条件。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必须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必须根据其功能定位,在采编、流通、阅览、技术咨询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益。
1.应用型地方本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1.1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地方高校大多处在二三线城市,由于地域和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引进满意的专业技术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引进的往往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这些教师往往理论功底深厚,但实践能力较薄弱,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由于师资紧张,不可能让青年教师长时间到行业企业实习实践,全面熟悉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只能利用高校图书馆向教师提供定制服务,通过纸质、网络或其他电子型载体向教师及时传播学科的发展、变化等动态信息,促进教师掌握最为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教学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他们的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地方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有较多的检索工具,有现代化的电脑设备,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在图书馆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课堂以外而专业岗位所需的各项技术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利用图书馆丰富的纸质、电子资源,完成各项课程设计、专项设计和毕业设计。这类学生具有较强学习能力、职业意识和区域意识,是地方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1.2服务于科学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地方”,第二个是“应用”,这就要求这类高校教师的研究方向,应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等发展特性作为最重要、最独特的资源,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具体发展要求,把握区域需要,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创建自己的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研究。地方高校是区域文化高地,有大量研究当地历史、地理、文化、文学、旅游、社会生活及人物著作和传记等各种极具区域特色的研究文献;具有服务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主动到学校发规处、科研处和地方科委,了解学校和地方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科学研究现状与规划。
1.3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有必要牢固树立立足地方、依靠地方、主动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意识,采取全方位服务的措施,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神圣而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自身办学目标的最高价值追求。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纸质和电子馆藏,是区域文化高地。要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读者的需求,加大对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的力度,既要为教学、科研服务,又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应建立与当地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关系,采用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和计算机检索知识和计算机检索培训班等形式,帮助校外读者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高校图书馆应更新观念,承担起公共图书馆的部分职能,拓展服务领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2.应用型地方本高校图书馆的有效性研究
2.1提高采编环节的有效性
严格按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由二级院系根据院系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填写图书购置计划申报书,申请书应详细阐述购置书目对学院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等各方面的重要性。然后由图书馆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论证,根据学校整体发展思路,择优选择本馆所需购置书刊。在购置图书资料时不仅要购买专业理论知识的图书资料,还要购买一些能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管理与安全要求、一些行业规范,甚至可以购买一些专业技术技能的操作、演示类、实训实做类的模型库、素材库、影像。鼓励青年教师按教学和科研需要购买图书资料,简化青年教师及研究生自行购买图书审批手续。做好图书资料的分类工作,对于交叉学科类的图书资料分类、机读目录格式的著录应认真推敲;部分重点书目应做好分类统计及新书报道;便于读者检索和借阅。
2.2提高流通、阅览环节的有效性
2.2.1合理安排的开馆时间。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达到“一切为了读者”的工作要求,在工作时间上与读者到馆的时间一致,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高校的读者生活和学习比较有规律,进馆时间通常是早8点到晚10点且对校外读者而言,因为工作原因,周末、节假日才有空余时间进馆借阅图书资料,所以图书馆理论的工作时间应为早8点到晚时点10点,且周末节假日应照常开馆。显然这种做法对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的要求太高,且不利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地方高校图书馆无法做到。可以根据各书库的实际情况,做好统计工作;对部分确实需要开放14个小时的书库,必须全时段全天候开放,但在8小时工作时以外的时间,可以适当减少工作人员数量,或者在院系师生读者中聘请部分兼职管理员。
2.2.2扩大读者对象,简化各项流程。
应用型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于本校师生员工的同时,还应该承担起区域公共图书馆的部分功能,与地方单位共建,实现资源互联互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直接向社会开放。面向所有的读者,无校内外限制,无身份限制,只要是利用本馆资源,就要做到来者不拒,并为其提供最好的服务。提高为读者服务质量,在图书借阅与归还时,应认真仔细;即便是在流通的高峰期,也要态度和蔼、耐心操作。在读者资格认定、挂失与解挂、遗失与赔偿等环节简化各项流程,可设立代办员,使读者尽快办结。 2.2.3扩大开架范围。
理论上凡是有书的地方都对读者开放,实现人书直接见面,读者有权任意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根据书库的功能和作用,采取借书、阅览、咨询、检索一体化,在同一个部位,既可开架借书,又可阅览,更可接待检索咨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极大地方便读者。实际上地方高校的图书馆,由于害怕麻烦、怕丢失、怕破损、怕乱架等一些因素,开价书库往往仅局限于阅览室;对于基藏书库、外借书库基本都是闭架管理;对于特色书库往往是封闭管理,仅对本校教师教学科研。地方高校的各库,应加强孤本、善本等珍贵、特色纸质馆藏的影印、数字化工作;便于保护和开架借阅。
2.2.4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