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15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急剧放大,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日趋多元化导致缺乏足够的资源有效应对金融风险。因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道防线。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对保护商业银行资产完整性、保障资源流动性和保护经营合规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釆用实证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试图揭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固有问题,以及商业银行由此存在的内部控制欠缺,和公司治理的不足。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概述;接着阐述商业银行行业特殊性给内部审计带来的特别要求,以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随后,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内部审计遇到的普遍问题,并以X银行为例提出改善建议;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认为,当前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有效性这两大本质问题都尚未有好的解决办法,且审计环境恶劣。本文认为,全面完善的问责机制才能解决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而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实现审计有效性的根本。另外,本文也对内部审计非现场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和态度、审计数据质量控制等常见问题做出分析,探索改进。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自股份制改革以来,其内部审计实践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准,大部分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统一管理的内部审计系统,已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合规审查,转为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内控的动态的审计和监督,有部分同业已幵始探索对银行内部治理、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和建议,银行业界的内部审计水平也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通话规则。

  2013年以来,影子银行市场频发兑付危机,中国金融体系面临深层次改革。

  鉴于金融市场的危机传播速度快、威力大、影响深远,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传染风险不可低估。与此同时,同业业务的爆炸式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不仅给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带来严峻考验,也加大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鉴于此,本文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的研究,对提高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商业银行控股特色等方面概括介绍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所处背景,并由此引申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三大特色:对风险的量化控制、对管理层社会责任和道德风险的监督,以及对职业胜任能力的挑战。随后,从四大方面阐述当前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难以保持相对独立、内审缺乏相应权限、内审力量薄弱、审计质量参差不齐。之后,通过介绍X银行内部审计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经验分享。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未来的几大发展方向:建立问责机制,完善非现场审计手段,以及提供审计增值服务。

  第二节、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做了详细阐述,随后深入挖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最后以X银行内部审计经验为例,提出商业银行改善内部审计环境的对策,和内部审计工作提升自身地位的建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内控管理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按照“现状分析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内先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引言,包括论文选题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研究方法。

  第二章商业银行现状,概括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所处环境,以及商业银行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所处环境做了充分的理论铺垫。

  第三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特色分析,提出商业银行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内部审计特色,从对风险的量化管理、对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重视,以及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挑战三个方面阐述。

  第四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审计范围的变化以及当前流行的审计应用系统,大致描绘了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成绩的发展和成就。

  第五章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内审独立性缺失、内审权限不足、内审力量薄弱、审计质量管理落后等问题。

  第六章引入X银行的内部审计经验,从独立性建设、质量管理、非现场支持及计算机辅助手段等方面,逐一讨论当前内审问题合理的改进建议。

  第七章内部审计进一步改进方向,提出进一步完善问责机制,全面发展非现场审计手段,探索开展审计咨询服务等。

  第八章结论,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

  第二章商业银行发展给内部审计带来新的挑战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自2004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股改陆续上市开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竞争性和市场化的商业银行体系。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各类银行779家,包括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邮储银行1家、城商行132家、农商行128家、农合行66家、农信社69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316家、外资银行47家,如果再加上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总共994家。

  自2008年以来,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迅速,业务量急剧膨胀;同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业务复杂程度也大大提高;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联系更加紧密,不断寻找监管空窗,风险也从影子银行体系渗透进银行系统。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的需要空前加强,亟需充分调动内部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加大审计业务覆盖范围和风险管理的时效性,从内部审计的视角为商业银行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公司治理意见。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需要内部审计引导

  一、商业银行资产大幅膨胀

  过去十年,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和人口三大红利的驱动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取得了高速的发展,金融资产和利润大幅增长。如图1所示。

  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的有限体量,经济增长和刺激政策直接反映为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快速膨胀,亚洲金融危机使银行业贷款规模增速放缓,但金融危机以来,在政府宽松经济政策刺激下,我国的银行信贷再次急剧膨胀。

  在经济上行的过程中,银行的许多风险都不易暴露,资质不好的贷款企业因为市场流动性充足而延缓了信用风险的暴露,银行的不良贷款也易于通过重组等方式更新,保持相当低的不良率。银行坐收息差,利润畸高,通过各种方式隐藏利润,年报数据可保持多年平稳。但当银行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后,业务局限性幵始显露,贷款结构单一、资产质量控制乏力、盈利模式同质化等问题,都对银行经营者提出了挑战,也成为银行审计人员关注的对象。

  二、银行贷款结构同质化严重

  贷款结构管理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与水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多集中于资源行业、化工行业、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房地产业。公路、电力、化工、金属制品、纸制品、教育等贷款绝对额占比较大,贷款结构同质性严重。银行越来越暴露在单一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行业利润一旦收缩,对贷款威胁相应上升;另一方面,银行的国有背景使商业银行对诸如政府平台类的贷款成为“左手进,右手出”,风险管理不够到位⑴。

  随着监管力度逐渐加大,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继续投放高风险行业的创新模式。银行一方面通过隐性担保,大力发展理财业务,获得资金;另一方面,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投资等信贷政策频频限制的项目制作成买入返售产品,出售给资金泛滥的农商行、农信社,由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提供担保的“抽屉协议”,使贷款通过同业存放的名目出表。监管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的限制型的信贷政策失效,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系统性风险加大。

  商业银行内审部门作为公司治理的支柱之一,必须严格监督经营机构贷款投向管理,推动贷款结构向国家引导的重点产业调整,控制对落后产能和“两高一剩”的授信,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中枢。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由于其灵活性、多变性、风险隐秘性,一直存在监管套利现象;经营机构为了寻求放贷通道,对通道业务的实质风险视而不见;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管理部门,成为唯一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开展调查并向董事会提示套利空间、指出制度空白的独立第三方。

  三、银行资产质量管理不足

  2011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银行资产管理不足的后果逐渐显现,信贷风险不断暴露。一方面贷款企业效益下滑;另一方面,央行为抑制高通胀、回收危机期间的流动性,釆取了连续加息手段,进一步加速了不良贷款的形成。各家银行不良贷款呈现的主要特征基本一致:从企业规模看,以中、小企业为主;从行业维度看,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中的光伏、造船、钢铁等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子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中的钢贸行业;从地域分布看,则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特别是浙江、江苏以及福建地区。宏观经济下行、区域信用风险集中爆发等“系统性”风险,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面临“双升,,压力[2]。

  但我国商业银行常年通过多种手段,使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一直保持监管要求的双降趋势,或人为放宽贷款转化条件,使旧的不良贷款转为新的正常贷款;或通过债务重组,减免客户贷款利息以收回本金。在信息披露的时点,更不惜通过不良资产核销、转让,损失利润降低不良贷款指标M。

  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2011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逐年回升,2011至2013年,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触底,经济下行期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受限开始显露。2014年两会给经济发展定下了稳健基调,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加大。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拉动力度降低,增加了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难度,从2013年不良贷款指标难抑双升势头可以预计,今后贷款扩张对不良指标的稀释作用已无法持续,商业银行必须严格贷款质量管理,否则难以满足监管要求。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