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探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再次,制度建设是解决我国制度缺失、制度失灵、制度僵滞最直接的途径。“文革”结束以后,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制度的缺失、失灵和僵滞。例如,“文革”时期把许多有效的制度当作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否定。经grit制僵化,合理的经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被废除,否定价值规律、否定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进行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根本出路还是要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这样讲“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总之,制度建设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长期以来制度建设的落后,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使社会制度的功能和效率趋于优化。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制度建设的目标、结构、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具体表现在;第一。制度目标建设。制度目标建设是制度建设的前提。制度建设的途径就是以目标建设为突破口,寻找新的方法和手段。

邓小平把制度目标建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价值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一致,即“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更进一步说,就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一种制度能否成为合理有效的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邓小平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价值目标的核心他在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本质等的论述都把人民的需要放在核心和根本落脚点的地位,特别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温饱-小康-富裕”的三步走战略,每一步走都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紧密相连,满足人民的需要是邓小平始终强调的贯穿整个邓小平制度建设的主线。

第二层次是具体目标。邓小平认为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目标。经济制度建设目标是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建设目标是“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具体地说,就是:第一,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叫科技教育制度建设目标是形成“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啪”。,有利于人才辈出的机制。制度目标选择正确是整个制度建设的前提,也是制度建设的纲,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发展与完善必须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目标一旦选择错误,一切努力将失去意义邓小平制度目标建设把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目标。成为其制度建设思想的中心和我国制度建设的导向。

第二,制度结构建设。制度结构建设是制度建设的基础,包括制度内部结构建设和制度外部结构建设。内部结构是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由各种相互依存的制度共同构成的“制度体系”。外部结构则是制度形成的环境或外部条件。针对制度的内部结构建设,邓小平强调制度的整体性、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制约性。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各系统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政治、精神对物质生活方式具有反作用,社会是各种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邓小平根据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同时,强调制度结构的整体性,认为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都应该相应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行不通。”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叫具体的各项制度又有不同部分组成,邓小平要求全面协调,共同建设。比如,经济体制的建设应该包括所有制结构、运行方式、分配方式、以及工业体制、农业体制、财政体制、管理体制等的建设,要全面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邓小平也十分重视制度外部结构建设,可以说,邓小平制度建设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视外部结构建设的结果。首先,重视思想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建设。制度建设要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邓小平最先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对我国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抓住机遇。支持在全国范围展开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从而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端正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在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进行十分透彻的阐述,并把解放思想提到事关“亡党亡国”的高度,这些论述对以后的制度创新和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也是思想上层建筑变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长期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他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不等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做法。这些论述充分论证了制度创新和建设的合法性,为全社会对制度变迁的认同奠定了基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