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海峡两岸政策之分析(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或许是希望通过此一模糊的政策来抵制将来中国统一的可能性。当然,它确定不会显现在官方的文件上,不过在一些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的学者撰文预测中已显现出来。哈佛大学的William Kirby在Asia Week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台湾与大陆在经济上日趋紧密的联系并不意味统一的指日可待。[28]”在中国整合的预测上,两岸关系即使像经济联系这么强有力的变量也未能得到William Kirby的正面评价,那么现阶段现状的长期或永久维持终究会被多数的美国人认为是解决台海冲突的唯一途径。再者,Kurl Campbell与Derek Mitchell在《外交事务》中也撰文指出:“台湾的公民已发展出不同于大陆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的结论是:“即使两岸之间的经济与商业联系持续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政治、文化与情感上的分化将仅会不断的扩大。[29]”上述的说法表达出同样的声音,也证明了这种观点在美国逐渐得到支持,即只有少数美国人相信中国大陆有一天会与台湾结合在一起。但是,因为任何支持台湾独立的行动将会导致其中国政策剧烈地转向,美国必须小心地保持其适当的立场俾使台湾海峡维持现状,至少现状的维持是令此一地区的情势得以稳定的唯一方法。
第四,自“911”恐怖攻击事件之后,是否由于美国需要北京当局在外交、经济方面的合作以对抗国际恐怖主义,使得中共获得了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对此美国多数学者并不支持。“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的Larry Wortzel相信,即使美国需要北京合作的可能性存在,也不会急遽地改变美国的中国政策[30]。David Lampton与Bob Manning也支持这种看法。David Lampton表示:“对美国来说,中共不会像世界上最重要的10个国家一样,努力地对抗国际恐怖主义。[31]”Bob Manning也指出,他相信美国的中国政策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所改变,除非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的改变,例如台湾宣布独立[32]。美国国务卿Colins Powell甚至在2001年10月4日提到,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不会因需要中共的合作而有所改变[33]。乍听起来,华府似乎对两岸采取了清晰的立场,不过事实上它的意图仍仅是要维持台海现状而已。但鲍尔这番话告诉了台北,美国的对台政策并未改变。
美国似乎仍想持续其两岸的模糊政策。这中间最重要的关键是基于下列的考量:其一,目前维持海峡两岸的现状以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乃是在此地区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其二,为了保持台湾地位的模糊现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美国政府一方面要顾及来自国会的压力与国内公开支持台湾的声音,另一方面要顾及来自中共的压力。前者可被视为美国政府对传统友人的忠诚,后者则是为了在引导中共进入国际体系之时能获得更多空间而把台湾当成讨价还价的筹码。其三,台湾作为民主的模范将会吸引中共在未来朝着政治改革转型。只要台湾存在且不意图走向独立,同时海峡两岸的冲突能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中共在最后必然要面临民主的挑战。实则,对中共民主的促进也合乎美国利益。其四,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的美国人认为台湾在文化上、经济上、心理上、同时也包括政治上与中共均不相同。果真如此,美国为什么特别地需要在两岸关系上制定政策?
根据上文所指出的理由,美国的两岸政策似乎需要保持模糊,因为唯有如此,美国在两岸关系中就能避免扮演主动或积极的角色。因此,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并不想在两岸之间关于对立的解决或促进统一的问题上扮演一个调停者的角色。因为,即使作为一个调停者,美国也不愿破坏目前台海的现状。换言之,仅有在中共武力侵犯台湾或台湾宣布独立时,美国才有可能介入两岸关系之中,因此美国将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角色。
不管如何,值得一提的是,曾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并自政府职务退休下来后担任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总裁的Kurt Campbell,在2002年11月访问中国途中曾说过,那段期间是中美关系10年来最好的时刻。而北京官员也稍后在2003年1月响应时说出那也是中共在1949年建政以来中美关系最好的时刻。Campbell将中美关系的融洽归功于“911事件”后美国在战略布局上需要中国合作,而且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更需要中国的支持[34]。Campbell的分析说明了美国在两岸政策上已向北京倾斜,而且他在Wilson研究中心的一场讨论会中也说过,布什总统的两岸政策已从“战略性的模糊”走向“双管齐下”的新政策。Campbell形容布什目前的政策重心就在“中共不武,台湾不独”,而且他也认为中国视美国对台独的反对是项外交政策上重大成就。他总结美中台三角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仍是台海军事危机。而美国与中国要建立良好关系就必须稳定台海情势,台海情势的不稳定正是因为中共在大陆沿海对台湾部署了飞弹[35]。依Campbell的分析,美中台三角关系呈现不平衡,从某些方面来解读或可解释为,美国能运用与中共良好的关系来减少台湾海峡的紧张情势。“双管齐下”的政策是否意味着美国未来两岸政策的走向,当然值得关注。
结论
从台湾总统大选前美国的两岸政策内容分析及美国对台湾“公投”之态度评估来看,大致可得知,在台湾大选之后布什政府的主张大致上仍维持在上述几项认知上。不过由于北京的反应与台北内部因朝野对峙而产生的扩散效应,恐怕这些变量还会导致美国政府的立场与政策要做适度的调正。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前后的动向表明:台湾总统选前中共自我克制的郁闷,在选后因为台湾选举结果的丕变而有反弹的的举动。目前中共对台湾的施压强化,台海紧张的情势升高。而在美国2004年总统大选落幕之前,美国政府在台海关系上不会有政策性的变化。
台湾内部政局的走向恐怕是未来美中台三角关系发展更大的变量。譬如说,陈水扁连任之后,由于两岸的僵局无法打开,如果转而强调“台湾要站起来”的精神,那么选前决定在2006年的“公投制宪”主张,除了在筹画过程中必然遭到北京的强烈反应之外,也会遇到美国的反弹。华府最后对“公投制宪”的支持或背书与否,将是造成美中台三角不平衡关系的另一种解读。再譬如说,台湾内部政局因朝野对峙而导致不安的局面,将给北京更多见缝插针的机会,美国固可依台湾关系法介入两岸争议,但是一旦爆发必须让美国陷入两岸对抗的泥沼,特别在伊拉克事件甫告结束之际,华府是否会在此时介入台海危机,答案实难确定。
此外,两岸关系的结构性问题也不易解决。就北京来说,“一中原则”已经没有退缩空间;对台北来说,内部几乎很少有人正面反驳“一边一国”的立场。当双方在原则性问题没有任何交集时,当然不会有接触协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美国不可能明显介入,又多次表达无意担任两岸的调停者,实际上已说明美国只能关心但无法采取行动的尴尬局面将持续下去。
美国在未来的两岸政治谈判中可能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呢?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基本的结论: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现在或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不会有意愿在两岸政治谈判中扮演两岸之间的调和者(mediator)。不过,美国为了维护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将会继续扮演两岸之间平衡(balancer)的角色。布什总统在2003年12月9日与中共总理温家宝会晤之后向媒体陈述一段对台湾有所责备的声明,被美国国务院解释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但也反对台海任何一方单方面的企图改变他目前的现状”[36]。而国务卿鲍尔则更清楚地表明:“我们会尽一切所能来维护台海的稳定与和平。[37]”这些官方观点充分显示美国在两岸之间扮演着平衡者的角色,期能冲淡任何一方冒进的色彩。另外,基于保护自己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还会扮演监督者(Watcher)的角色,主要是维持台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其实台海的稳定与和平正是美国在这个地区
第四,自“911”恐怖攻击事件之后,是否由于美国需要北京当局在外交、经济方面的合作以对抗国际恐怖主义,使得中共获得了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对此美国多数学者并不支持。“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的Larry Wortzel相信,即使美国需要北京合作的可能性存在,也不会急遽地改变美国的中国政策[30]。David Lampton与Bob Manning也支持这种看法。David Lampton表示:“对美国来说,中共不会像世界上最重要的10个国家一样,努力地对抗国际恐怖主义。[31]”Bob Manning也指出,他相信美国的中国政策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所改变,除非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的改变,例如台湾宣布独立[32]。美国国务卿Colins Powell甚至在2001年10月4日提到,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不会因需要中共的合作而有所改变[33]。乍听起来,华府似乎对两岸采取了清晰的立场,不过事实上它的意图仍仅是要维持台海现状而已。但鲍尔这番话告诉了台北,美国的对台政策并未改变。
美国似乎仍想持续其两岸的模糊政策。这中间最重要的关键是基于下列的考量:其一,目前维持海峡两岸的现状以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乃是在此地区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其二,为了保持台湾地位的模糊现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美国政府一方面要顾及来自国会的压力与国内公开支持台湾的声音,另一方面要顾及来自中共的压力。前者可被视为美国政府对传统友人的忠诚,后者则是为了在引导中共进入国际体系之时能获得更多空间而把台湾当成讨价还价的筹码。其三,台湾作为民主的模范将会吸引中共在未来朝着政治改革转型。只要台湾存在且不意图走向独立,同时海峡两岸的冲突能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中共在最后必然要面临民主的挑战。实则,对中共民主的促进也合乎美国利益。其四,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的美国人认为台湾在文化上、经济上、心理上、同时也包括政治上与中共均不相同。果真如此,美国为什么特别地需要在两岸关系上制定政策?
根据上文所指出的理由,美国的两岸政策似乎需要保持模糊,因为唯有如此,美国在两岸关系中就能避免扮演主动或积极的角色。因此,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并不想在两岸之间关于对立的解决或促进统一的问题上扮演一个调停者的角色。因为,即使作为一个调停者,美国也不愿破坏目前台海的现状。换言之,仅有在中共武力侵犯台湾或台湾宣布独立时,美国才有可能介入两岸关系之中,因此美国将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角色。
不管如何,值得一提的是,曾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并自政府职务退休下来后担任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总裁的Kurt Campbell,在2002年11月访问中国途中曾说过,那段期间是中美关系10年来最好的时刻。而北京官员也稍后在2003年1月响应时说出那也是中共在1949年建政以来中美关系最好的时刻。Campbell将中美关系的融洽归功于“911事件”后美国在战略布局上需要中国合作,而且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更需要中国的支持[34]。Campbell的分析说明了美国在两岸政策上已向北京倾斜,而且他在Wilson研究中心的一场讨论会中也说过,布什总统的两岸政策已从“战略性的模糊”走向“双管齐下”的新政策。Campbell形容布什目前的政策重心就在“中共不武,台湾不独”,而且他也认为中国视美国对台独的反对是项外交政策上重大成就。他总结美中台三角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仍是台海军事危机。而美国与中国要建立良好关系就必须稳定台海情势,台海情势的不稳定正是因为中共在大陆沿海对台湾部署了飞弹[35]。依Campbell的分析,美中台三角关系呈现不平衡,从某些方面来解读或可解释为,美国能运用与中共良好的关系来减少台湾海峡的紧张情势。“双管齐下”的政策是否意味着美国未来两岸政策的走向,当然值得关注。
结论
从台湾总统大选前美国的两岸政策内容分析及美国对台湾“公投”之态度评估来看,大致可得知,在台湾大选之后布什政府的主张大致上仍维持在上述几项认知上。不过由于北京的反应与台北内部因朝野对峙而产生的扩散效应,恐怕这些变量还会导致美国政府的立场与政策要做适度的调正。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前后的动向表明:台湾总统选前中共自我克制的郁闷,在选后因为台湾选举结果的丕变而有反弹的的举动。目前中共对台湾的施压强化,台海紧张的情势升高。而在美国2004年总统大选落幕之前,美国政府在台海关系上不会有政策性的变化。
台湾内部政局的走向恐怕是未来美中台三角关系发展更大的变量。譬如说,陈水扁连任之后,由于两岸的僵局无法打开,如果转而强调“台湾要站起来”的精神,那么选前决定在2006年的“公投制宪”主张,除了在筹画过程中必然遭到北京的强烈反应之外,也会遇到美国的反弹。华府最后对“公投制宪”的支持或背书与否,将是造成美中台三角不平衡关系的另一种解读。再譬如说,台湾内部政局因朝野对峙而导致不安的局面,将给北京更多见缝插针的机会,美国固可依台湾关系法介入两岸争议,但是一旦爆发必须让美国陷入两岸对抗的泥沼,特别在伊拉克事件甫告结束之际,华府是否会在此时介入台海危机,答案实难确定。
此外,两岸关系的结构性问题也不易解决。就北京来说,“一中原则”已经没有退缩空间;对台北来说,内部几乎很少有人正面反驳“一边一国”的立场。当双方在原则性问题没有任何交集时,当然不会有接触协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美国不可能明显介入,又多次表达无意担任两岸的调停者,实际上已说明美国只能关心但无法采取行动的尴尬局面将持续下去。
美国在未来的两岸政治谈判中可能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呢?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基本的结论: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现在或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不会有意愿在两岸政治谈判中扮演两岸之间的调和者(mediator)。不过,美国为了维护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将会继续扮演两岸之间平衡(balancer)的角色。布什总统在2003年12月9日与中共总理温家宝会晤之后向媒体陈述一段对台湾有所责备的声明,被美国国务院解释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但也反对台海任何一方单方面的企图改变他目前的现状”[36]。而国务卿鲍尔则更清楚地表明:“我们会尽一切所能来维护台海的稳定与和平。[37]”这些官方观点充分显示美国在两岸之间扮演着平衡者的角色,期能冲淡任何一方冒进的色彩。另外,基于保护自己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还会扮演监督者(Watcher)的角色,主要是维持台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其实台海的稳定与和平正是美国在这个地区
上一篇:麻烦,台湾问题
下一篇:发掘一国两制资源尽快推动两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