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海峡两岸政策之分析(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战略布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驻北京大使罗德(Clark T. Randt)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曾提及:“布什政府既不支持台湾独立但也不会欢迎台海任何一方企图挑衅对方。同时美国至今仍然鼓励台海双方进行公开直接的对话,盼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彼此的争议。[38]”罗德的话正反映了美国在此时此地必须扮演两岸监督者的关键所在,唯有美国如此不介入的“鼓吹”与“裁定”,美国既可避免波及,但另一方面又可坐收台海稳定与和平之实。
总结来看,美国可能会在一个恰当的时间上扮演一个介入两岸的角色,但是此一角色的可能性还是很微小,因为美国的介入只会是在台海现状受到挑战或中共要以武力对付台湾之时,而且介入的目标只是为了维持在台海关系未来的发展中得以持续其一贯的模糊性。此举正合乎美国的国家与战略利益与美国两岸政策的主流。通盘分析了美国的两岸政策及其未来走向之后,仍有必要就美国的这一政策作进一步的评论,以供对此有兴趣的学者省思与参考。
首先,美国基于本身利益的考量不作两岸之间调停人的想法是能够理解的,但为了两岸之间能建立更为稳定的和平架构,美国至少应鼓励台海双方当局尽力安排一些对话与接触的机会,以减少彼此的摩擦与对撞的情势。华盛顿当局若能促进这样的结果,至少也是扮演了“贡献者”(Contributor)或“稳定者”(Stabilizer)的角色。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就台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否可积极地扮演起成功的角色,应是未来美国两岸政策走向被观察的重点。
其次,美国当然需要再进一步改善目前与台湾之间的沟通与关系,但这样的努力尝试应建立在实质而非形式上的改进。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在一篇论文中曾指出:“美国有时会让台湾感觉美台关系似乎已在改善,可是就长期来说,那份安全的感觉在台北当局的心目中始终还是捉摸不到的,而且美国也认为与中国关系复杂化似乎没有必要”。卜睿哲用两个例子来证实他的观察:首先是布什总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我们应该采取(与台湾)更合作的关系来扩大台湾的防卫能力,但那绝不是刻意的在中国面前挑衅地舞动着红旗,而是悄悄的提供协助与合作是我们对台湾防卫最好的贡献。”另一例子是卜睿哲个人的观察:他认为美国对于台湾推动与它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一直十分迟疑,因为美国深恐这样的协议一旦签署会有助于台湾升格到主权国家的方向。尽管这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措施,但美国还是深恐中国会因此举而反弹[39]。如何让美国对台湾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管在国家安全的维护实际作为上,或是“国际空间的拓展”实质协助上提供美国的支持,以期台海之间不因双方悬殊的对比而有错误的解读,进而产生更为冲击的危机结果,不仅华府有需要评估,在此领域研究的学者似也可再做深入的探讨。
再次,美国应该鼓励两岸去签署一种“中程协议”,而且也应表达一旦两岸达成共识签署“中程协议”时它可以担任见证与背书的意愿。1999年3月22日由“美国在台协会”与半官方的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在华府合办的一场讨论会上,时任国务院东亚事务助卿的陆士达(Stanley Ross)曾首次公开提及,为了寻求不同的和平解决方案,海峡两岸的对话恐怕需要较长的过程。他表示,为了保持这种正面的动力,某种“中程协议”(interim agreement)或许该提出来加以考虑。根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何汉理(Harry Harding)的了解,此一“中程协议”可能涉及获致一种暂时协议(temporary agreement)的可能,即台湾单方面宣布放弃独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不以武力对付台湾,美国则可在此协议中担任保证人[40]。假如此想法可被证实为美国官方政策,那么某种程度而言将可提供两岸政治谈判的正面力量。
2004年4月13日美国副总统钱尼访问中国,在他到达北京的前一天,《华盛顿邮报》刊登了美国二位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David Lampton)与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以“避开下一次战争”为题的联合投书,文中特别强调钱尼访问中国时应向北京与台北发出讯号,指出美国准备采取新思维,追求台海的和平与成长。蓝与李二人建议,“未来数十年两岸问题不太可能由双边透过和平方式得到终局的解决,因此主要力量应该转而放在建立海峡两岸长期稳定的架构,而此一架构的实施时间不应该用几年计算,而是几十年计算。这样的架构若要有效,各方必须在基本条件和最短实施时限方面取得共识,并且必须寻求国际社会支持来落实”。这项建议无异是上述“中程协议”更进一步的内涵充实。只不过蓝李两人在建议这项架构时表示北京与台北应同意“台湾可主张自己是个主权国家但不可法理化”,以及“中国可主张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必须放弃用武”的说法,是否能获得两岸同意则还有待考虑[41]。
【注释】
[1] 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说法请参见Richard Bernstein Ross和H. Munro的The Coming Conflicts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ff, 1997)和Bill Gertz的The China Threat, How The People's Republic Targets America} (Washington, D.C.: Regnery Publishing, Inc., 2000)。
[2] 笔者曾于2001年9月在华盛顿与相关学者进行会谈。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David Lampton教授认为,美国并不会改变其全球战略;美国外交事务协会的Robert Manning教授相信,唯有当北京当局对台动武或台湾宣布独立时,美国才会改版其中国政策;Larry M. Wortz教授则认为,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368号决议案后,美国并不需要在联合国与中国进一步的合作。
[3] 记者会内容请见网址:。
[4] 助理国务卿凯利的说法请见《联合报》2001年11月21日第13版。
[5] 详见《中国时报》2001年10月21日第11版的新闻报导。
[6] "Powell Rejects Charges of U.S. Unilataralism,"美国国务卿鲍尔于2002年2月20日接受CNN访问时所表示,详见。
[7] 美国国务卿鲍尔于2002年2月5日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中针对美国的中国政策作证时的表示,详见。
[8] 鲍尔于2003年7月22日接受《华盛顿时报》的访问内容请见网址:。
[9] 关于中国的角色系引述美国副国务卿阿米塔吉(Richard L. Armitage)于2003年8月13日在澳洲举行的“亚洲社会论坛”中接受提问的回答。当时他说:“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 suspect if two years ago I stood in front of this august body, not a person here would say that the U.S. was going to be able, after the EP3 incidents, the so-called spy plane incident, to have a congen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yet President Hu Jintao recently said it's the best relationship ever existed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o we have problems and we also have some common interest. We're going to work on the problems together."全文请见美国国务院网址:。
[10] 布什总统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会资料,请见美国白宫网址:。
[11] 钱其琛于2002年1月24日在北京的“江八点”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上述讲话,全文请见《中国时报》2002年
总结来看,美国可能会在一个恰当的时间上扮演一个介入两岸的角色,但是此一角色的可能性还是很微小,因为美国的介入只会是在台海现状受到挑战或中共要以武力对付台湾之时,而且介入的目标只是为了维持在台海关系未来的发展中得以持续其一贯的模糊性。此举正合乎美国的国家与战略利益与美国两岸政策的主流。通盘分析了美国的两岸政策及其未来走向之后,仍有必要就美国的这一政策作进一步的评论,以供对此有兴趣的学者省思与参考。
首先,美国基于本身利益的考量不作两岸之间调停人的想法是能够理解的,但为了两岸之间能建立更为稳定的和平架构,美国至少应鼓励台海双方当局尽力安排一些对话与接触的机会,以减少彼此的摩擦与对撞的情势。华盛顿当局若能促进这样的结果,至少也是扮演了“贡献者”(Contributor)或“稳定者”(Stabilizer)的角色。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就台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否可积极地扮演起成功的角色,应是未来美国两岸政策走向被观察的重点。
其次,美国当然需要再进一步改善目前与台湾之间的沟通与关系,但这样的努力尝试应建立在实质而非形式上的改进。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在一篇论文中曾指出:“美国有时会让台湾感觉美台关系似乎已在改善,可是就长期来说,那份安全的感觉在台北当局的心目中始终还是捉摸不到的,而且美国也认为与中国关系复杂化似乎没有必要”。卜睿哲用两个例子来证实他的观察:首先是布什总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我们应该采取(与台湾)更合作的关系来扩大台湾的防卫能力,但那绝不是刻意的在中国面前挑衅地舞动着红旗,而是悄悄的提供协助与合作是我们对台湾防卫最好的贡献。”另一例子是卜睿哲个人的观察:他认为美国对于台湾推动与它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一直十分迟疑,因为美国深恐这样的协议一旦签署会有助于台湾升格到主权国家的方向。尽管这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措施,但美国还是深恐中国会因此举而反弹[39]。如何让美国对台湾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管在国家安全的维护实际作为上,或是“国际空间的拓展”实质协助上提供美国的支持,以期台海之间不因双方悬殊的对比而有错误的解读,进而产生更为冲击的危机结果,不仅华府有需要评估,在此领域研究的学者似也可再做深入的探讨。
再次,美国应该鼓励两岸去签署一种“中程协议”,而且也应表达一旦两岸达成共识签署“中程协议”时它可以担任见证与背书的意愿。1999年3月22日由“美国在台协会”与半官方的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在华府合办的一场讨论会上,时任国务院东亚事务助卿的陆士达(Stanley Ross)曾首次公开提及,为了寻求不同的和平解决方案,海峡两岸的对话恐怕需要较长的过程。他表示,为了保持这种正面的动力,某种“中程协议”(interim agreement)或许该提出来加以考虑。根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何汉理(Harry Harding)的了解,此一“中程协议”可能涉及获致一种暂时协议(temporary agreement)的可能,即台湾单方面宣布放弃独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不以武力对付台湾,美国则可在此协议中担任保证人[40]。假如此想法可被证实为美国官方政策,那么某种程度而言将可提供两岸政治谈判的正面力量。
2004年4月13日美国副总统钱尼访问中国,在他到达北京的前一天,《华盛顿邮报》刊登了美国二位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David Lampton)与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以“避开下一次战争”为题的联合投书,文中特别强调钱尼访问中国时应向北京与台北发出讯号,指出美国准备采取新思维,追求台海的和平与成长。蓝与李二人建议,“未来数十年两岸问题不太可能由双边透过和平方式得到终局的解决,因此主要力量应该转而放在建立海峡两岸长期稳定的架构,而此一架构的实施时间不应该用几年计算,而是几十年计算。这样的架构若要有效,各方必须在基本条件和最短实施时限方面取得共识,并且必须寻求国际社会支持来落实”。这项建议无异是上述“中程协议”更进一步的内涵充实。只不过蓝李两人在建议这项架构时表示北京与台北应同意“台湾可主张自己是个主权国家但不可法理化”,以及“中国可主张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必须放弃用武”的说法,是否能获得两岸同意则还有待考虑[41]。
【注释】
[1] 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说法请参见Richard Bernstein Ross和H. Munro的The Coming Conflicts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ff, 1997)和Bill Gertz的The China Threat, How The People's Republic Targets America} (Washington, D.C.: Regnery Publishing, Inc., 2000)。
[2] 笔者曾于2001年9月在华盛顿与相关学者进行会谈。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David Lampton教授认为,美国并不会改变其全球战略;美国外交事务协会的Robert Manning教授相信,唯有当北京当局对台动武或台湾宣布独立时,美国才会改版其中国政策;Larry M. Wortz教授则认为,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368号决议案后,美国并不需要在联合国与中国进一步的合作。
[3] 记者会内容请见网址:。
[4] 助理国务卿凯利的说法请见《联合报》2001年11月21日第13版。
[5] 详见《中国时报》2001年10月21日第11版的新闻报导。
[6] "Powell Rejects Charges of U.S. Unilataralism,"美国国务卿鲍尔于2002年2月20日接受CNN访问时所表示,详见。
[7] 美国国务卿鲍尔于2002年2月5日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中针对美国的中国政策作证时的表示,详见。
[8] 鲍尔于2003年7月22日接受《华盛顿时报》的访问内容请见网址:。
[9] 关于中国的角色系引述美国副国务卿阿米塔吉(Richard L. Armitage)于2003年8月13日在澳洲举行的“亚洲社会论坛”中接受提问的回答。当时他说:“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 suspect if two years ago I stood in front of this august body, not a person here would say that the U.S. was going to be able, after the EP3 incidents, the so-called spy plane incident, to have a congen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yet President Hu Jintao recently said it's the best relationship ever existed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o we have problems and we also have some common interest. We're going to work on the problems together."全文请见美国国务院网址:。
[10] 布什总统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会资料,请见美国白宫网址:。
[11] 钱其琛于2002年1月24日在北京的“江八点”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上述讲话,全文请见《中国时报》2002年
上一篇:麻烦,台湾问题
下一篇:发掘一国两制资源尽快推动两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