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论文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有社会、自然、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与自然的协调互动,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自然、社会和人,每个因素自身内部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社会领域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然系统自身全面协调发展,人在生理、心理、思想、行为、生活等各方面健康、有序、协调、稳定、连续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认真总结中外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成败得失,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的一项创造性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提出人们所企盼和追求的未来社会应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视角下,这一理论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一、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人、自然、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整体性具体体现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与自然协调互动,人与社会辩证统一。

  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客观规律,适度开采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和防治环境亏染,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发展的生态化。

  社会与自然的协调互动,主要体现于自然界为社会发展提供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同时也影响制约社会的发展。全社会都必须摒弃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是任人宰割的物质存在的观念,切实树立生态意识和资源、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推广生态化产业,特别是建立促进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社会法律制度体系,以保证世界经济发展的竞争不至于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具体体现于人的物质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精神享受与文化繁荣的统一、权利自主与政治进步的统一。一方面,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着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人力资源是和科学技术又是生产力中最关键的因素,科学技术、生产和再生产是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同时,人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

  二、自然、社会和人诸因素要全面协调发展

  任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是辩证统一体,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划中,发挥着各自的职能。其中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影响决定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所以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在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恩格斯也认为,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政治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关系随之发生变化,但是政治也能促进或阻碍经济的发展。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灵魂,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但文化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任何经济行为和模式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观念的支撑;政治思想意识乃至制度法律的形成无一不是建立在一定文化道德伦理规范之上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就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协调发展,不可偏废。那种认为有了经济发展就有了一切的观点是片面的,也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资本主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道德沦丧、精神颓废、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使人和社会发展都面临巨大的危机。市场经济的道德弊端要靠人有意识地去消弥。只有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协调发展政治、文化、自然,才能保证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按照社会要求的有机发展,不一定是同步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作用地位不同,不可能一致发展,即使一起开始,一样重视,也会出现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经过社会调节、人的协调,才有可能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自身全面协调发展,在民主政治领域指民主法治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经济领域就意味着以生产力为核心的诸要素全面发展。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