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汉民族潜意识的文本(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祖先对下辈的希望,然而,这其中所传达的语义内涵却是对希望的扼杀。“祖”字的符号化早己将原始的象似性抛在了九霄云外,但在中国文化中流行的观念的的确确是“祖”字象似性时期的残留物。“中国人是绝对史前人类所留存下来的一部分。……中国人的意识中肯定能够找到支配绝对史前人类的原则。”这就是汉语,“汉语对中国人那种造作的思维方式的形式起到了难以形容的巨大作用。哪一个民族的语言不是构造、储存和表达该民族思维的器物?对中国这个深受语言制约,所有文化盖源于语言的民族来说,更是如此。” 本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这些真知灼见的一点实质性的验证,分析的深度自不敢枉言,但方法肯定是不算陈旧的。
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本族语当然永远不能抛弃,汉字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废弃。那么,这样一来我们的民族岂不是不可救药了吗?面对二十一世纪新的哲学思潮我们不必悲观。尼采的主动忘却、德里达对怀乡情绪的批判、弗洛伊德和拉康对潜意识结构的揭示为我们医治文化疾患提供了一些精神药物,更重要的则在于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历史,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历史的因果性并不是由过去逻辑地蕴含现在,而是由未来决定过去。当许多并行不悖的偶然事件由某一个微小的事端把它们联系起来时就产生了历史的因果性,历史也就在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中显现出它的完整性、完备性、完满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历史又要粉粹历史的幻象。任何一个民族只有对不起自己的过去,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未来,只有对不起祖先才能对得起后代。过去与未来是不相容的。历史就是加在未来身上的枷锁。
历史是个奇怪的东西。你只有既珍爱它又抛弃它,它才显现出令人喜欢的可爱面容。如果你只对它珍爱,它就会对你肆虐发狂。历史就是这种贱货。谁要是只看到历史的辉煌,谁就会成为历史恶魔掌中的玩偶,谁要是在历史中看到那些污秽、龌龊、讨厌和丑恶,历史反到会洗尽那些过去和现在加在未来之上的颜色、污点和耻辱。未来正在招唤我们勇往直前地走出历史的误区。
注 释
1.Derrida,Of GrammatOlOgy)Translator"s Preface,P38
2.孙国兴编,《海德格尔选集》上卷,第49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
3. 同[l], P18。
4.张世英,《阴阳学说与西方哲学中的“在场”与“不在场”》,载《社会科学战线》,98、3
5.商国君,《中国易学史话》,第30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6.波普,《猜想与反驳》,第455—第45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7.张世英,《阴阳学说与西方哲学中的“在场”与“不在场”》,载《社会科学战线》,98、3
8. 夏瑞春编,《德国思想家论中国》,第114页。江苏人民出版杜,1988
9. 夏瑞春编,《德国思想家论中国》,第146页。江苏人民出版杜,1988
10.社维明,《儒家思想新论》,第8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1.杜维明,《儒家思想新论》,第82页。江苏人民出版杜,1995
12. 列夫·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第263页。北京三联书店,1992
13.杜维明,《儒家思想新论》,第8]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4.转引自刘孟骡,《中国儒学史话》,第41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15.何坏宏,《良心论》,第106页。上海三联书库,1994
16.拉比诺,《超越结构主义与解释学》,第313页。光明日报出版杜,1991
17.谢林语,引自[8],第 l36页
18.赫尔德语,引自[8]第89页
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本族语当然永远不能抛弃,汉字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废弃。那么,这样一来我们的民族岂不是不可救药了吗?面对二十一世纪新的哲学思潮我们不必悲观。尼采的主动忘却、德里达对怀乡情绪的批判、弗洛伊德和拉康对潜意识结构的揭示为我们医治文化疾患提供了一些精神药物,更重要的则在于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历史,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历史的因果性并不是由过去逻辑地蕴含现在,而是由未来决定过去。当许多并行不悖的偶然事件由某一个微小的事端把它们联系起来时就产生了历史的因果性,历史也就在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中显现出它的完整性、完备性、完满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历史又要粉粹历史的幻象。任何一个民族只有对不起自己的过去,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未来,只有对不起祖先才能对得起后代。过去与未来是不相容的。历史就是加在未来身上的枷锁。
历史是个奇怪的东西。你只有既珍爱它又抛弃它,它才显现出令人喜欢的可爱面容。如果你只对它珍爱,它就会对你肆虐发狂。历史就是这种贱货。谁要是只看到历史的辉煌,谁就会成为历史恶魔掌中的玩偶,谁要是在历史中看到那些污秽、龌龊、讨厌和丑恶,历史反到会洗尽那些过去和现在加在未来之上的颜色、污点和耻辱。未来正在招唤我们勇往直前地走出历史的误区。
注 释
1.Derrida,Of GrammatOlOgy)Translator"s Preface,P38
2.孙国兴编,《海德格尔选集》上卷,第49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
3. 同[l], P18。
4.张世英,《阴阳学说与西方哲学中的“在场”与“不在场”》,载《社会科学战线》,98、3
5.商国君,《中国易学史话》,第30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6.波普,《猜想与反驳》,第455—第45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7.张世英,《阴阳学说与西方哲学中的“在场”与“不在场”》,载《社会科学战线》,98、3
8. 夏瑞春编,《德国思想家论中国》,第114页。江苏人民出版杜,1988
9. 夏瑞春编,《德国思想家论中国》,第146页。江苏人民出版杜,1988
10.社维明,《儒家思想新论》,第8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1.杜维明,《儒家思想新论》,第82页。江苏人民出版杜,1995
12. 列夫·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第263页。北京三联书店,1992
13.杜维明,《儒家思想新论》,第8]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4.转引自刘孟骡,《中国儒学史话》,第41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15.何坏宏,《良心论》,第106页。上海三联书库,1994
16.拉比诺,《超越结构主义与解释学》,第313页。光明日报出版杜,1991
17.谢林语,引自[8],第 l36页
18.赫尔德语,引自[8]第89页
上一篇:生命权力、种族主义和巴以冲突
下一篇:美国民族主义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