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资产周转率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即A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相对平稳,在行业处于中等水平,反映出A公司利用资产开展经营的绩效不高。由于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并不稳定,即没有达到最优水平,所以导致A公司的资金配置缺乏科学性。
3.2.1.2短期偿债能力弱
短期偿债能力是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A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与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财务风险控制要求不匹配。尽管A公司建立起简单的风险预警或者低效的预警管理方式来确保瓮短期偿债能力的提升,但由于各部门未能对其短期偿债能力的执行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如果集团财务预警的控制系统不是很完善的话,那么公司短期还债的能力就不能够提升,导致对集团进行的预警管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是流于形式。
正面通过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具体地解析和说明这个问题。【3】
从以上三个关于A公司、首钢和鞍钢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的对比分析表能够得到,从2009年到2013年,A公司的流动比率指标、速动比率及指标及二者的比值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但现金比率则明显落后在首钢和鞍钢后面。这反映了A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无法得到充分保证的。但A公司的直接偿债能力在不同的年度出现较大的振动幅度,说明公司的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变现能力极有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即公司要提高本身的现金管理能力。A公司内部审计的系统是一种自我控制和监督的系统,这种系统是最为全面直接的,但是,这种系统也存在很大的不具体性和随意性。再加上公司所关联的利益群体是非常多的,规模也比较大,所以管理的活动是非常具体和复杂的,针对内部的管理体系,应该构建一种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现在A公司还没有建立和能够和子公司贯通起来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财务管理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过程,监督人员素质低、监控机构不完善、监督方法落后,这都会导致A公司出现财务风险。
3.2.2A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3.2.2.1财务状况不稳定
首先是A公司在偿债能力出现的问题。由于A公司不具备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所以其现金比率在整个公司所处行业中的排名一直较为落后。由于A公司的流动比率过低,同时速动比率也无法得到提升,这说明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完善而导致财务状况出现浮动;另外虽然长期偿债能力与其短期偿债能力相比情况较好,使公司债务的压力比较小,但是对于企业扩大经营的规模没有好处,同时对于企业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也没有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因为利息收入的倍数比同行业都搞,这就表示A公司具有较高的贷款本息支付能力,帮助公司可以更好地获取到融资。
其次是A公司的财务状况波动则是出于其现金流出现状况进而影响了本身的利润创造能力。从A公司公布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实际情况而言,公司不断地取得了营业收入的增加。从理论研究角度而言,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能够使其现金流得到一定的提升,也是现金量形成与存在的基础,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会受到通常会受到外国金融或是政策变化影响,如发生金融危机。A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其增加比例却在持续下滑,甚至在2011年形成了大幅波动,但由于公司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在年底又恢复稳定增长。但是和行业内其他的对手相比较来说,A公司的经营性活动在现金流的差距方面还是比较大的。
最主要的是公司提供劳务和销售产品这两个方面形成的现金流有着明显差距。
造成这一现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开展产品取得的收入中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最大,如A公司2013年的应收帐款比2012年的期末年长了超过48%,而2013年的营业收入账款则同比2012年的期末也取得了63%的增长,而应收票据则基础保持不变。这样的现金流构成无疑使公司的资金缺口变大,现金流入量明显比现金流出量则必然发生财务状况不动,更严重的会导致A公司必须通过筹资活动形成现金流来保持公司运营进而使短期借款持续增长,与之相伴则为财务费用的提升,最终导致A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企业偿债能力与现金流偏弱是A公司财务情况不稳定的外在表现,事实上,公司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是依靠投资来取得的一些现金的流量,假如投资没有办法获得现金的流入,那么之后就不能够还债,承受的财务风险也就比较高。
3.2.2.2未能重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
前文已述,A公司经营规模与涉及产业过多、过广,使其作为集团公司而加大了内部不同下属分公司间的交易频率,由于A公司会形成过多的内部业务往来,进而形成少量的交易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加工这此信息才能确保公司财务状况得到有效掌握,为防范风险提供基础。但由于A公司一直未能重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使之得到收集、汇总、归纳与整理,最终导致海量的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及经营信息失去了为公司未来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价值。目前A公司集团内部尚未健全信息处理管理系统,对于信息的整理、使用、查询与归纳缺乏协调一致的规划,造成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无法开展信息共享与信息提炼,最终导致A公司总部无法得到分公司经营、管理的真实信息,加之公司总部的各类指令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与落实,下属分公司即便发现财务问题也无法通过畅通的渠道将之上报。另外各个分公司最过分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集团利益,将对本身不利的信息截留、消灭甚至造假,则信息在引导A公司正确使用资金方面失去价值,这会使得公司风险管理的相关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
现在,我们国家钢铁行业很多企业的现金流都是负数的。依据现在公布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能够看出来,在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值指标里面,相比较首钢-1.30、鞍钢-0.32来说,A公司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是0.2035;在资本利润率指标里面,自从2011年到2013年这三年的时间里面,公司的利润率分别是4.0993、4.6727和3.8913,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由于A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滞后而造成A公司无法合理安排现金,严重影响其盈利质量。
3.2.2.3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治理结构不合理
A公司是资本、技术、人事、文化方面的纽带,面对的风险是复杂性的,所以随时都可能出现财务方面的危机。假如在企业的文化中,融入风险管理的观念,那么就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的规避。目前,A公司工作人员经常性地会把业务的发展相对独立企业,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严重限制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之下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需要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有全面的结构,这样才可以实现职责的明确化。但是,A公司最初并没有关注到公司治理的问题,所以企业的权利、执行、决策机构都没有明确的权利和职责的划分,这样一来,内部的财务制度就会受到影响,集团的利益也会被影响。具体表现主要有:第一,A公司只组建了董事局,但却未能成立股东大会,董事局由九个董事成员共同构成,而公司这个所谓的董事局的成员全部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从表面看,董事会的各个成员均是各司其职,互为监督,但其实在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董事会已经形成一直利益整体,他们均化身成董事长利益不同方位的“代言人”,共同为实现董事会的利益而进行公司经营、管理与其他方面的决策。这样使股东利益最大化变成了一纸空言,财务风险隐患显而易见;第二,A公司设立的董事局未能针对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机制,使得高级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管理,虽然在名义上董事会会在每年年末的公司会议上公开对于高级管理层提出其绩效的评估、考核建议,但由于A公司未能建立股东大会,监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所以提出的针对公司高管层的所谓绩效考核建议也只是公司大股东即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层的表面化考核,绩效考核的程序化使其没有考核的必要;第三,A公司在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方面也极度失衡。A公司由于是国有控股企业,其董事长、监事等的任命均是通过行政指令直接委派,加上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出现的人员重叠的管理怪象,使A公司无法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进而也为A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操作空间。
3.3A公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成因
A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着如上分析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挖掘出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为最终解决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问题铺平道路。
3.3.1财务风险控制理念与意识淡薄
首先,A公司设立了众多的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分支机构,这些下属公司的业务遍布全国,它们的经营效益也有着明显差别,其中效益较好的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做的相对比效益差的公司要好些。但从总体而言,A公司全部的子公司均未能形成高效、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理论与管理意识。特别是那些经营绩效明显下滑的分公司与子公司,它们未能意识自身效益无法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控制意识及风险防范理论,所以在约束与管理机制弱化的情况下,当这些分公司进行经营、管理、销售等重大事务的决策时,由于缺乏正确财务信息的分析基础和财务分析监督管理机制的指导,做出的决策也同样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而这些效益差、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的分公司一旦产生财务风险,极易波及到其他与之发生业务、经济及交易关联的A公司其他子公司或总公司中;其次,由于“搭便车”的经营现象A公司内部极为普遍,所以由于A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理念的缺乏下使其财务风险责任也未能落实到位,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滋生土壤。A公司日常、短期、长期经营目标、财务目标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均是以其重大财务决策作为基础,但由于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的缺失,使A公司的投资过分倾向于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了收益隐匿下的财务风险;最后,A公司各个下属分公司、子公司间经常进行内部融资,由于内部融资在时间、费用及审批等方面要求不高,所以旦被融资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则会影响A公司的资金整体流动性,而风险则会见缝插针地被漫延、传导,进而使财务风险持续扩大。
3.3.2财务治理结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