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下)(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国民党对此初步予以平反道歉,见2002年5月13日搜狐网消息, ;
103 参阅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版〉中帕特南等人的文章,以及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笔者在探究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演变与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含义的过程中,发现:在东欧、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社会资本与公民社会有不同于英美的意义:在社会转型期,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度,可能与这些社会「私人空间」较小有关。相比而言,英美的公民社会较成熟,社会资本与政治关系相对疏远,更注重于个人志趣的满足。当然,也有对政治较为关注的团体。
104 感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萧林博士候选人提出这一质疑。促使我思考相应的解答。
105 崔之清主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155-156页
106 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第11页。
107 参见崔之清主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155-156页,及全国台湾研究会编:《台湾问题实录》(上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第195-199页。
108 美丽岛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0日,《美丽岛》杂志在高雄组织一场纪念世界人权日的活动,以民主、人权为主要诉求,喊出了「解除戒严」「开放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等口号,但也含有省籍、族群的因素。蔡有全、吕秀莲、纪万生等喊出「台湾人要站出来」,「咱们去抗议国民党」,国民党根据戒严法予以取缔,并逮捕了一批人。
109 据李敖考证,陈水扁是收了钱之后才出庭辩护的,可见彼等当时的行为动机是多重的。
110 全国台湾研究会编:《台湾问题实录》(上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第175-178页及198-200页。又,倪健中主编:《国是论衡:台湾祸福──梳理大陆与大洋之间的历史流变》(下册)〈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第847-855页。
111 王茹:〈民进党对媒体及民调的政治运作〉,《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第33页。
112 连战2003年12月16日代表国民党宣布放弃「一中政策」时公开宣示:对台湾现代化贡献最大的是蒋经国,台湾人则对此没有明显反弹。但选中李登辉这么个大狐狸当接班人,则不能不说是蒋经国看人上的大失败。
113 台湾《中国时报》1998年6月5日。转引自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第3页。
114 胡克威:〈台湾民主化阶段中阶级背景与投票行为关系的探讨〉,刘兆佳等主编:《市场、阶级与政治:变迁中的华人社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00年5月版,第413-427页。
115 刘佳雁:〈透视岛内「教育台湾化」问题〉,《台湾研究》季刊,2003年第3期,第79页。
116 〈明报今日刊发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文章:「李登辉的老谋深算」〉,凤凰卫视2004年3月2日消息, ;
117 民进党于1999年5月8日由陈水扁主导通过了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文」,由过去「建立新而独立的国家」转变为「维持现状就是独立」的「事实台独」,声称「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附属岛屿;台湾「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2000年3月上后,陈水扁鉴于民进党实力有所增长,于2002年8月3日抛出了「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暴露了「台独」真面目。民进党并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列入于该党「外交」之中,宣称海峡两岸「应以平等地位进行和平竞争」,透过全方位对话,寻求深切互相了解与经贸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构,以期达成双方长期的稳定与和平。在「外交」方面:宣称台湾应广泛参与国际社会,并以寻求国际承认、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奋斗目标。对外不再坚持使用「中华民国」,并以各种不同名称,广泛参与各类官方及非官方国际组织。陈水扁在对「一边一国」提出阐释时称:为维护台湾「主权」,有必要把台湾「定位」讲清楚,「一边一国」是「现状」,「不是老调重弹」。
陈水扁称,台湾的「国家」定位和两岸政策,是根据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四不一没有」,他讲「四不一没有」前曾经先跟美国说过,美国清楚台湾的立场。
民进党已经以此决议文取代党纲作为处理两岸问题的「最高纲领」。
以上文字根据下述三处网页内容总结:
118 日本人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培育台湾人的皇民意识,鼓励台湾人将祖宗牌位换成日本人,据李敖考证,李登辉、李远哲的父亲当年都换了祖宗牌位。这些人内心毫无中国人意识,一心一意谋求台湾独立不难理解。
119 〈民进党发展概况〉,搜狐网2004年2月1日消息,
120 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第5页。
121 范希周:〈民进党现阶段大陆政策分析〉,《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第20页。
122 民意调查显示:大陆放弃武力手段的情况下,80%台湾人赞成独立,而坚持「大陆动武也要独立」的达20%──据美国驻华使馆政治处官员2003年11月在北京清华大学国际所与学生对话时所引数位。
123 阎学通教授2004年1月8日回答笔者提问时表达的观点。
124 〈一场谁也输不起的大选〉,《南风周末》,2004年2月12日。
125 上述胡克威文章显示:受高中以上教育者的投票在95年议会选举中政党倾向不明显,国民党与民进党得票相当。而这恰恰说明两党的政策取向趋同──参见《震慑『台独』》第100-104页台湾媒体与学者的分析,及胡克威:〈台湾民主化阶段中阶级背景与投票行为关系的探讨〉,刘兆佳等主编:《市场、阶级与政治:变迁中的华人社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00年5月版,第413-427页。
126 〈台媒体称国民党拟改名,规划「台湾中立」等三主轴〉,早报网消息, ;
127 亲民党历史使命很可能即将完成,但合并了亲民党的国民党──很可能叫台湾国民党──前景不容乐观,要想恢复2000年时的影响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参见 「国民党中常会一致通过国亲合并案」,人民网香港2004年5月19日电, ;
128 张黎宏:〈台湾地区政党体系发展导论〉,《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第7页。
129 比如,「外交部长」陈唐山鼓吹台独,时间上是陈水扁的前辈,程度上比陈水扁更烈,号称「铁杆台独」;「教育部长」杜正胜乃「去中国化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以这样的人选组成的「内阁」,目标无二唯此:推动台独。称之为「台独内阁」名副其实。相关文章可详见 :(1) 〈陈水扁的人事布局〉,早报网消息, (2)〈游锡堃等被任命,台新
103 参阅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版〉中帕特南等人的文章,以及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笔者在探究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演变与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含义的过程中,发现:在东欧、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社会资本与公民社会有不同于英美的意义:在社会转型期,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度,可能与这些社会「私人空间」较小有关。相比而言,英美的公民社会较成熟,社会资本与政治关系相对疏远,更注重于个人志趣的满足。当然,也有对政治较为关注的团体。
104 感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萧林博士候选人提出这一质疑。促使我思考相应的解答。
105 崔之清主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155-156页
106 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第11页。
107 参见崔之清主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155-156页,及全国台湾研究会编:《台湾问题实录》(上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第195-199页。
108 美丽岛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0日,《美丽岛》杂志在高雄组织一场纪念世界人权日的活动,以民主、人权为主要诉求,喊出了「解除戒严」「开放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等口号,但也含有省籍、族群的因素。蔡有全、吕秀莲、纪万生等喊出「台湾人要站出来」,「咱们去抗议国民党」,国民党根据戒严法予以取缔,并逮捕了一批人。
109 据李敖考证,陈水扁是收了钱之后才出庭辩护的,可见彼等当时的行为动机是多重的。
110 全国台湾研究会编:《台湾问题实录》(上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第175-178页及198-200页。又,倪健中主编:《国是论衡:台湾祸福──梳理大陆与大洋之间的历史流变》(下册)〈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第847-855页。
111 王茹:〈民进党对媒体及民调的政治运作〉,《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第33页。
112 连战2003年12月16日代表国民党宣布放弃「一中政策」时公开宣示:对台湾现代化贡献最大的是蒋经国,台湾人则对此没有明显反弹。但选中李登辉这么个大狐狸当接班人,则不能不说是蒋经国看人上的大失败。
113 台湾《中国时报》1998年6月5日。转引自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第3页。
114 胡克威:〈台湾民主化阶段中阶级背景与投票行为关系的探讨〉,刘兆佳等主编:《市场、阶级与政治:变迁中的华人社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00年5月版,第413-427页。
115 刘佳雁:〈透视岛内「教育台湾化」问题〉,《台湾研究》季刊,2003年第3期,第79页。
116 〈明报今日刊发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文章:「李登辉的老谋深算」〉,凤凰卫视2004年3月2日消息, ;
117 民进党于1999年5月8日由陈水扁主导通过了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文」,由过去「建立新而独立的国家」转变为「维持现状就是独立」的「事实台独」,声称「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附属岛屿;台湾「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2000年3月上后,陈水扁鉴于民进党实力有所增长,于2002年8月3日抛出了「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暴露了「台独」真面目。民进党并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列入于该党「外交」之中,宣称海峡两岸「应以平等地位进行和平竞争」,透过全方位对话,寻求深切互相了解与经贸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构,以期达成双方长期的稳定与和平。在「外交」方面:宣称台湾应广泛参与国际社会,并以寻求国际承认、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奋斗目标。对外不再坚持使用「中华民国」,并以各种不同名称,广泛参与各类官方及非官方国际组织。陈水扁在对「一边一国」提出阐释时称:为维护台湾「主权」,有必要把台湾「定位」讲清楚,「一边一国」是「现状」,「不是老调重弹」。
陈水扁称,台湾的「国家」定位和两岸政策,是根据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四不一没有」,他讲「四不一没有」前曾经先跟美国说过,美国清楚台湾的立场。
民进党已经以此决议文取代党纲作为处理两岸问题的「最高纲领」。
以上文字根据下述三处网页内容总结:
118 日本人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培育台湾人的皇民意识,鼓励台湾人将祖宗牌位换成日本人,据李敖考证,李登辉、李远哲的父亲当年都换了祖宗牌位。这些人内心毫无中国人意识,一心一意谋求台湾独立不难理解。
119 〈民进党发展概况〉,搜狐网2004年2月1日消息,
120 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第5页。
121 范希周:〈民进党现阶段大陆政策分析〉,《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第20页。
122 民意调查显示:大陆放弃武力手段的情况下,80%台湾人赞成独立,而坚持「大陆动武也要独立」的达20%──据美国驻华使馆政治处官员2003年11月在北京清华大学国际所与学生对话时所引数位。
123 阎学通教授2004年1月8日回答笔者提问时表达的观点。
124 〈一场谁也输不起的大选〉,《南风周末》,2004年2月12日。
125 上述胡克威文章显示:受高中以上教育者的投票在95年议会选举中政党倾向不明显,国民党与民进党得票相当。而这恰恰说明两党的政策取向趋同──参见《震慑『台独』》第100-104页台湾媒体与学者的分析,及胡克威:〈台湾民主化阶段中阶级背景与投票行为关系的探讨〉,刘兆佳等主编:《市场、阶级与政治:变迁中的华人社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00年5月版,第413-427页。
126 〈台媒体称国民党拟改名,规划「台湾中立」等三主轴〉,早报网消息, ;
127 亲民党历史使命很可能即将完成,但合并了亲民党的国民党──很可能叫台湾国民党──前景不容乐观,要想恢复2000年时的影响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参见 「国民党中常会一致通过国亲合并案」,人民网香港2004年5月19日电, ;
128 张黎宏:〈台湾地区政党体系发展导论〉,《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第7页。
129 比如,「外交部长」陈唐山鼓吹台独,时间上是陈水扁的前辈,程度上比陈水扁更烈,号称「铁杆台独」;「教育部长」杜正胜乃「去中国化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以这样的人选组成的「内阁」,目标无二唯此:推动台独。称之为「台独内阁」名副其实。相关文章可详见 :(1) 〈陈水扁的人事布局〉,早报网消息, (2)〈游锡堃等被任命,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