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下)(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内阁」人事确定(名单)〉,搜狐网消息, ; 
  130 陈小冲:〈日据初期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中「归顺」问题初探〉,《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第66页。
  131 同上书,第66页。
  132 白纯:〈简析日据晚期的台湾「皇民奉公会」〉,《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1期,第76页。
  133 笔者并不认为林献堂的汉族认同已经变化,他采纳梁启超的建议,走的是「爱尔兰式」自治道路,内心仍认同于汉族。与他的同族林本源不同,他代表了认同中国的大部分台湾人,但不同意走蒋渭水为代表的激进路线。
  134 许维勤:〈日本同化政策对台湾社会的戕伤──以台中雾峰林氏家族为例〉,《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第74-76页。
  135 王晓波:《台湾的殖民地伤痕》〈台北,帕米尔书店,1985年版〉,第107页。转引自陈奉林:〈关于日本与台湾关系的一些思考〉,《台湾研究》季刊,2002年第3期,第71页。
  136 陈奉林:《关于日本与台湾关系的一些思考》,第71页。
  137 白纯:〈资源委员会与光复初期的台湾经济〉,《台湾研究》季刊,2002年第3期,第74 页。
  138 陈奉林:《关于日本与台湾关系的一些思考》,第71页。
  139 方孝谦:〈日据后期本岛人的两极认同〉,《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1年6月号,第185-223页。
  140 本段落改写自全国台湾研究会编:《台湾问题实录》(上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第497-586页。
  141 [美]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俞金尧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第896页。
  142 感谢刘江永教授对这一点的强调,具体数位参见:日本经济产业省「贸易动向资料库」:  ; 
  143 〈中国关注日台关系升温〉,凤凰卫视2004年2月23日消息,
  144 〈台海观察:日本议员为何频繁访台?〉,人民网消息,
  145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新浪网消息,
  146 中坜事件发生后,美国CBS向全美广播了事件始末,美国媒体广泛指责国民党的卑劣行径。其实,现在仍不能确定是国民党指使人弄污了投给许信良的选票。美丽岛事件中,美国官方派员慰问被捕者家属,要求当局进行公开审判,美国务院又授意56名著名教授给蒋经国写公开信,要求对涉案人员进行公正的审判。 参见全国台湾研究会编:《台湾问题实录》(上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第189、198页。
  147 全国台湾研究会编:《台湾问题实录》(上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第507页。
  148 夏馨未请示美国国务院而擅自在台方拟好的贺卡上签字,破坏了美方与中方达成的处理台湾选举的某些约定,去职在所难免,却让泛绿阵营失去了个热情的支持者。 关于中美之间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保持沟通的一个最新例子是:大陆发表5.17受权声明前与美国交换了意见。──参见联合早报网2004年5月19日消息, ; 
  149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第869页。
  150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第912页。
  151 余克礼教授2004年5月28日在清华国际所「清华-环球论坛」月度会议上的发言。
  152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第871-872页。
  153 [美]菲利普·P·潘(Philip P. Pan):〈台湾文化中脱离中国大陆的新国家认同形成〉,《华盛顿邮报》,2004年1月2日,亚太版。
  154 实际上,宋美龄在九十年代初即觉得「看不出中华民国的未来发展有多大的光明前景」,「一个独立的台湾」正日益逼近。参见《台湾问题实录》第242页。这一方面说明蒋家已看出台独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选择淡出台湾政坛,另一方面也佐证了笔者的观点: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经贸关系的增强抑制台独的效果很有限。
  155 〈接受美国媒体采访,陈水扁誓言推动台湾独立〉,《联合早报》,2004年3月30日,文萃版。  
  156 马志尼(1805-1872)的口号是:每个民族都是国家(every nation a state),一个民族只有一个国家(only one state for each nation),但他断言义大利是一个民族的理由很勉强,纯粹是法国人「天然疆界说」的翻版:「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规定了义大利民族的界线,凡是说义大利语的地方,就是义大利人民的家园」──事实到底如何呢?共同的语言? 1860年义大利建国那一年,只有2.5%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义大利文;中法兰克王国(源于843年查理曼大帝三个孙子签的凡尔登协定)的历史记忆?难以想象;共同的地理?撒丁岛与之没有关联;共同的天主教信仰?或许是最主要的原因。在笔者看来,他的民族概念,包括了多个族群,他认为这些族群应当组成一个象法国那样的共同体即国家。19世纪的欧洲,一个民族成立国家具有正当性,所以,人们以各种理由「论证出」许多民族。他的论点影响巨大,是列宁-威尔逊倡导民族自决的理论来源之一,民族自决又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世界政治的主流话语。民族内涵的模糊性使之成为各方都能自行解读因而乐于接受的概念,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族群一旦政治意识被唤起,都乐于声称自己是一个民族因而有权建立主权国家。霍布斯鲍姆明确指出:「在1908年之前,民族的意义跟所谓族群单位几乎是重合的,不过之后则愈来愈强调民族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即独立主权的涵义」,也就是说,「国家(state)」的涵义越来越强烈。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第25、20页。但台湾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新民族的还比较少,更多的是倾向于「住民自决」。
  157 这些正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原住民采取的政策。台湾问题与此不同,但具有借鉴意义。
  158 感谢阎学通教授的评点,使我进一步思考「美国军事支援」的建构主义含义。
  159 〈陈水扁称2000年强调的两岸关系原则与承诺不变〉,搜狐网消息, ; 
  160 当然,对李登辉来说,还有另外一层考虑:为下一步分裂国民党埋下伏笔。
  161 陈舟:《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访谈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第  154页。
  162 杨立宪:〈当前台湾在有关两岸关系问题上的主流民意探讨──解读一年多来台湾相关民调透露出的讯息〉,《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1期,第6页。  
  163 详见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第379页。
  164 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历史与理论》一书中认为威慑有效的三要素是能力、决心与可信性(credibility)。但可信性不包括错觉,故笔者认为用「对方认知」更全面。关于心理认知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参见罗伯特·杰维斯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8月版。关于奈的观点,参见.小约瑟夫·奈,张小明译:《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208-210页。
  165 〈台办声明:台湾当权者是悬崖勒马还是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