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了回收长时间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相关成本。在加大追讨应收账款欠款力度的同时,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成本以及回收支出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
2、应收账款的风险
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造成了企业存在潜在的应收账款风险。企业利用信用销售实现的业务收入越大,拥有的应收账款对企业产生的消极作用就越大,直接会导致企业所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也会越来越高。由于市场存在不稳定性因素,应收账款在未来的回收状况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1)资产被高估、经营业绩不实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不同,对应收账款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目前盈利水平不高的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额普遍偏低,由此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中所反映出的资产被高估。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进行收入确认和费用核算时必须贯彻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并且最终经营成果的确定是通过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
企业利用信用销售方式在确认业务收入、增加应收账款的同时会产生利润,企业的获利能力此时被体现。但追求这种利润仅仅只是财务账面数据的一种表现而已,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实际上却不一定能真正的增加,因此,造成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的成果,导致企业经营业绩失真,直接会影响财务信息质量,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
(2)资金链断裂
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重要性好比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但是应收账款收回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由于企业业务收入的实现与应收账款资金的收回在时间上是不同步的,结果造成企业的账面上体现出高额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收回的时间和金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形中使应收账款的变现时间被延长,极大的分散了企业的营运资金,从而在结算环节上企业沉淀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企业营业周期被延长,资金循环的过程也被加长,长期下去必将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周转困难以及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由于没有充沛的资金用于经营活动中的支付业务,支付危机所产生的信用风险也会随之出现,企业财务状况逐渐恶化的现象被暂时的表面经营业绩所掩盖,企业正常稳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由于应收账款带来的资金链断裂风险的直接影响。
(3)增加企业现金流出
企业的现金流状况直接受到拥有的应收账款比例的影响,因此,应收账款的质量和周转速度直接关系到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现金流状况。业务收入的确认虽然可以使企业产生经营利润,但企业的现金流却并没有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加,相反,同时会使企业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支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如支付税赋和盈利等,企业的现金流出速度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反而会被加大。
(三)信用管理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信用是货币运动的结果,与货币经营联系在一起,是从属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一种经济关系:当商品通过购销而让渡,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随之产生。”信用不是简单或抽象的信任,也不是文化或伦理的概念,是以一个人或者企业实际拥有的和公众认为其拥有的货币本身作为基础的上层建筑。“信用制度按其本性是永远不能脱离货币这个基础的”,企业信用是债权人给客户推迟支付的债务,以承担债务和推迟其支付,或以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劳务和推迟付款的特权。
西方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制度是在以征信企业及其服务出现为标志的,即征信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国家信用系统的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信用交易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建立在国家干预背景下的现代信用管理体系,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常见的应用包括信用销售制度,征信产品的商业化,信用管理机构的设立以进行有效的信用惩窃与监管制度。在完善的信用体系下,信用管理被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当企业缺乏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信用政策,其必定也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丧失风险防范的能力,最终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情的淘汰。
信用管理是指在信用交易过程当中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风险管理过程。企业通过制定信用管理的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以确保安全和及时的收回应收账款,有效的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和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处理应收账款的风险,使企业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风险。企业的信用管理注重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的保障、应收账款的收回等各个交易环节的全面监督。信用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釆用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由此所付出的代价之间进行权衡。因此,信用政策的制定对于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应收账款是建立在商业信用销售基础之上的,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折扣条件、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四个方面的内容。评估信用政策的有效性在于其增加的盈利是否超过本身所增加的信用成本。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着两方面的矛盾困境: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继续扩张信用销售的比例;但在另一方面,企业又要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解决这个难题的重点是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的成熟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企业中建立起有效的信用管理系统,解决好客户选择、信用政策和信用额度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各方面问题,从而实现扩大销售和降低成本的预期目标。只有立足于健全的信用管理,企业才能真正发挥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充分的保证应收账款的顺利收回;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大额的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引发的相关成本投入是高于坏账损失所带来的成本,因此,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而应收账款管理则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点所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外企业不断增加国内投资的利好趋势发展,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和残酷,为了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在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信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就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三、甘肃国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甘肃国通简介
中国国家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国通)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成立的大型企业,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三大电信运营商控股,在全国范围内为通信运营商、媒体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专用通信网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网络建设、外包服务、内容应用及其他服务,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07年8月31日,中国国通收购江苏、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湖南、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3省(区、市)的实业重点业务资产,实现中国电信实业重点业务资产的整体上市。中国国通的成功上市被国务院国资委誉为“为大型国有企业盘活辅业资产进行了有益探索,提供了成功案例”。中国国通拥有先进的技术、齐全的业务、良好的业绩、完备的资质、广泛的本地化服务网络和独具特色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以及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执行能力的管理团队。中国国通是我国通信行业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生产性服务类企业,业务覆盖全国及海外5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业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业务范围包括:工程咨询、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网络维护、渠道服务、物业管理、系统集成与幵发、互联网服务、语音增值服务及其他多种服务。
甘肃省国家通信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甘肃国通)组建成立于2007年7月16曰,是由中国国家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甘肃投资设立的独资控股企业,2007年8月31日完成收购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29亿元。甘肃国通下辖五家全资子公司和三家分公司,按职能共设有综合部、市场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风险管理部五个部门,组织架构图如图3.1所示。
甘肃国通的经营宗旨是立足信息产业,专注服务产业链条,聚焦客户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深度挖掘关键客户价值,按照信息和媒体运营商的服务商的企业发展定位,甘肃国通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竞争的主动权,逐步开拓业务领域,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同成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品牌。
公司专注面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提供覆盖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一站式、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包括网络建设服务、网络运营支撑服务、增值业务支撑服务。除为通信运营商提供一体化服务外,甘肃国通还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党政军机关、社会公众客户等各个重要行业的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通信网络建设服务、外包服务、内容应用及其他服务。作为甘肃属地规模最大、服务最优、实力最强的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商,甘肃国通拥有完备的资质、先进的技术、齐全的业务、良好的业绩,以及广泛的本地化服务网络和独具特色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基于对电信行业的深入了解和长期项目运作的经验,凭借卓越思维的管理团队和良好执行的员工队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维护、渠道服务、物业管理、系统集成与幵发等全面服务。
(二)甘肃国通应收账款质量现状
结合甘肃国通2010年至2013年部分财务年度决算报表数据,分析甘肃国通目前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1、业务收入结构分析
甘肃国通2012年和2013年利润水平出现下滑,特别是2013年利润回落较多。2013年度,工程施工业务收入占甘肃国通业务总量的37%,然而近几年由于施工业务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水平较低,并且前期垫资较多、应收账款收款周期一般都在2年以上,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因此,甘肃国通应收账款回款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业务收入结构占比最大的工程施工项目上,从而直接影响甘肃国通整体利润水平。
2、应收账款余额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