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案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15

  随着近几年甘肃国通借助行业优势和集团背景不断积极开拓内外部市场,甘肃国通的业务收入规模在不断增长,然而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应收账余额也已经达到亿元级别,2010年至2013年甘肃国通应收账款余额基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截止到2013年末,甘肃国通应收账款余额为33564.78万元,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达到73.38%,占总资产比率达到59.88%,均为历史最高水平,造成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逐年弱化。应收账款作为甘肃国通一项重要的资产,其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息息相关。从2010年至2013年甘肃国通应收账款余额绝对值增加了17922.31万元,应收账款增长率居高,四年间基本处于高增长趋势。2013年甘肃国通应收赃款增长率偏低主要是受到当年业务收入确认进度放缓的因素影响。

  3、应收账款增幅高于收入增幅,占收比居高

  从近几年甘肃国通财务决算年报数据显示来看,甘肃国通主营业务收入逐年有所上升,虽然业务收入绝对值规模从2010年的15642.47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59572.13万元,但是,2010年至2013年连续四年甘肃国通应收账款的增长率远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业务收入增长率呈现出逐年降低的颓势,相对于高增长的应收账款增长率来说,甘肃国通的主营业务收入转换为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现金流入能力偏低,应收账款回收状况不佳,实际并没有多少资金流入到企业里,经营活动现金流严重不足,企业得到的只是悬空的虚资产,盈利质量并不好,导致应收账款占收比指标出现逐年递增并且居高的现象。

  2013年甘肃国通生产经营出现瓶颈,各项经营预算指标完成情况均不理想,受到应收账款回收质量不高的影响,在2013年企业财务决算年报的现金流量表中,直接反映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出现负值的情况。2013年甘肃国通收入增长率明显回落,其实就是突显出甘肃国通业务发展受到应收账款影响现金流状况所出现的阻力。

  如图3中数据所示,2010年至2013年甘肃国通应收账款增长率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率,说明甘肃国通的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有待加强,企业的资产质量不高,经营风险突显。

  4、关联方应收账款金额较大

  关联方关系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过程中,一方有能力对另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方式和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关联人与企业存在的股东关系、人事关系、管理关系及商业利益关系。中国国通在上市之前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下的中国电信实业集团公司身份存在,上市之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对中国国通持股占比为51.39%,是中国国通第一大股东,双方之间通过相互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济业务形成了大额的关联方应收账款。

  甘肃国通截止2013年关联方应收账款余额为14730.45万元,关联方客户应收账款结构占比为43.89%,2010年至2013年甘肃国通由于业务收入来源的变化,关联方客户应收账款结构占比基本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由于甘肃国通业务收入对于关联方交易的依存度和依赖性,以及关联方客户应收账款回款政策的特殊性,造成甘肃国通关联方应收账款客户结构占比仍然居高,关联方应收账款余额较大。

  5、应收账款账龄及坏账准备

  根据表5中的数据表现来看,甘肃国通2010年至2013年应收账款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并且呈现出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变化并不明显。2010年至2013年应收账款账龄在1年以内的比例均在90%以上,长账龄应收账款的占比并不突出,但是截止2013年末3年以上长账龄应收账款余额也已经达到211万元。

  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中的数据表现,反映出甘肃国通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重点在以前年度应收账款欠款方面,而将当年业务收入转换成现金回收的能力较弱,基本是“收老账,欠新账”的状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数据表现看似企业应收账款都在信用期内,但是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比例存在不合理性,这种由业务收入增长所引起的"滚雪球”累计的方式造成企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余额逐年递增,导致企业资产质量被高估、应收账款回款目标的制定存在不确定性。

  一般来讲,企业应收账款逾期拖欠的时间越长,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就越大,造成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贱风险就会越高。由于甘肃国通应收账款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以及政策性要求针对应收账款余额占比较大的关联方客户的应收账款不予以计提坏账准备,截止2013年末,甘肃国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余额仅为178万元,计提比例偏低,导致企业利润质量不实,应收账款的回收其实也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风险。

  6、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居高,营运资金存在断裂风险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或平均收账期主要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状况的一种方法,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数据,是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一个辅助性指标。将企业当前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规定的信用期限、历史趋势以及行业正常水平进行比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反映企业整体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越好,说明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高。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36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截止2013年,甘肃国通应收账款周转天为199天,远远高于中国国通下达的120天既定预算目标天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指标质量不高。根据表7中数据表现来看,甘肃国通2010年至2013年整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各个客户线也基本是递增趋势,特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客户线在2011年之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突增迹象明显,表明在提高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业务收入规模的同时,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甘肃国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过高,直接导致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占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资金链存在断裂的潜在风险,甘肃国通持续经营能力与偿债能力大幅下降,加重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包揪。

  (三)甘肃国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有效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应收账款的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缺点,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而制定的制度,贯穿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诸多方面。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甘肃国通虽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应收账款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处于不断摸索阶段,有些内容并不完善或者已经不适合甘肃国通的经营发展需要,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不利造成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秩序混乱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合同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合同是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并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监督。因此,企业应该对合同完善的管理采取更为慎重的态度。近年来,甘肃国通与各个通信运营商客户合作方式发生较大改变,项目合作方式主要以前期垫资为主,合同签订相对滞后,项目验收交付和审计流程时间较长,影响项目资金不能及时结付。在合同签订、项目过程管理、进度确认、项目评审以及后续应收账款的回收过程中,根据甲方运营商的需求被动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金额、调整回收时间,不能严格执行合同中的付款结算条款,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被延长。

  甘肃国通内部财务控制和审计监督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彻底。《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并且定期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己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甘肃国通由于在业务性质上考虑关联方客户关系的缘故,并没有完全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长期财务挂账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金,对与其他运营商客户之间长期存在的应收账款也没有做到及时的整理和清算。甘肃国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彻底,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催收工作进展不力。

  2、信用管理薄弱、没有建立有效信用管理制度

  甘肃国通目前未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客户资料的收集、信用调查等工作完全只能由市场部门管理,信用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维护基本客户信用评估系统和应收账款回收工作职责不清。甘肃国通的运营商客户类型单一,并且基本上属于省内本地化性质,在业务结构中关联方交易结构占比又比较突出,对关联方运营商客户依存度较高。受到关联方运营商客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影响,甘肃国通在应收账款信用管理过程中基本没有考虑对其信用等级的评估,形成应收账款前清后欠的恶性循环。对于其他运营商客户,甘肃国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在项目招标、签订合同时,对应收贱款回收相关的条款上必须有所让步,无形中在应收账款信用管理过程中也放松了对其他运营商客户信用等级评估的审核。

  3、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

  甘肃国通应收账款管理没有结合好企业的阶段性发展战略,存在战略发展短视化的因素,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没有规划好信用政策和销售策略。甘肃国通受到每年业务收入、利润指标10%-15%的预算指标增长的影响,管理层习惯性的关注重点在销售和业绩方面,忽视对企业发展在过程中所形成的应收账款管理的需求,从而造成企业整体战略发展和应收账款管理不相适应,影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市场业绩的增长是甘肃国通的主要考核指标,为了完成预算目标,市场前端人员和服务人员将工作重点也集中在业务收入和利润完成率上,往往忽视对于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估,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签订合同、完成预算考核指标成为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管理层无形中就放松了对于客户资信的考核,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手段比较粗放,急功近利,仅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营运资金出现问题的特殊时期组织“运动式”的应收账款回收竞赛,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和强度并不够,防范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意识欠缺。

  4、内部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