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案研究(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15

  目前,甘肃国通应用中国国通内部研发设计的EMOSS财务管理系统,从使用的效果来看,EMOSS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中缺少或不完善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模块,造成企业对应收账款不能完全信息化管理,应收账款的动态分析由于人为因素存在漏洞和不合理性。建议甘肃国通在总结使用EMOSS财务管理系统过程中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与软件开发商联络沟通反馈,对EMOSS财务管理系统中应收账款管理应用模块和程序加以改进和优化,使该系统更好的满足甘肃国通财务综合管理和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与此同时,甘肃国通要充分发挥好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就必须积极做好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及引导,使得企业各职能部门都能够对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系统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熟悉系统的操作,掌握技巧,提高应收账款数据的精确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改进后的EMOSS财务管理系统平台,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将日常繁琐的应收账款记账通过软件来完成,也便于日常的查阅;同时,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会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分析功能,通过管理分析的结果可以了解客户历史信用记录,以便合理评估客户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也同时方便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对应收账款信息的查阅,便于其主动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相关动态。完善的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可以达到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准确性的目的,使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开展更加圆满。

  五、结论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应收账款周转能力的同时促进销售的增长,增强企业的信用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本文从甘肃国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总结,提出适合甘肃国通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此来逐步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促进甘肃国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甘肃国通在进行应收账款决策关注重点还是在业务收入、利润指标因素,没有重视流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质量,归根到底是因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没有重视应收账款管理的战略意义,所以建设甘肃国通应收账款战略发展文化系统是提高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第二,甘肃国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薄弱,本文根据甘肃国通实际情况,建议强化风险管理部在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并对部门责任进行明确。

  第三,甘肃国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首要根源在于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并指导相关人员按照规定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甘肃国通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相关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但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管理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

  第四,信息化管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对甘肃国通的EMOSS财务系统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由于本人考虑问题的深度和时间的仓促,本文尚存在诸多的欠缺和不足之处,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针对甘肃国通目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但文中尚有很多未能详尽研究及解决的问题。同样伴随着国内应收账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信用体制的不断健全,希望日后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再有机会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适应甘肃国通未来高速发展的业务和充沛现金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JohnGSalek.ManagementofAccountReceivable[M].Wiley.2005:235-240

  [2]JamesSDyer,JohnCButher.MeasuresofPerceivedRisk[J].ManagementScience,1999,45(4):519-532

  [3]ThomasLC.ASurveyofcreditandBehavioralScor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Forecasting,2006,16:149-172

  [4]RaymandFishman.TradecreditandProductiveefficiencyindevelopingcountries[J].WordDevelopment,2005,29(2):311-321

  [5]Bemson,GordonM.ControllingAccountsReceivable[J].CreditManagement.1987:235-240

  [6]VanAuken,HowardE.UsingQuantitativeMethodsImprovesCreditManagement[J].CreditWorld.l981(70):10

  [7]詹姆斯·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马纽尔.阿曼.信用风险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弗雷德*R·戴维博.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张景奇.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商业研究.2003,267:38-39

  [11]吴玉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5:31-33

  [12]李庆惠.浅谈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6:24-25

  [13]谢弗.信用收款和应收账款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0-129

  [14]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J].税收与企业.2002,2:53-54

  [15]邵旭珍.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海峡科学.2008,12:32-33

  [16]王全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风险[J].商业研究.2002,51:35-36.

  [17]姚臻.对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5,6:25-28

  [18]李恩柱.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J].财务研究.2011,2:29-30

  [19]马晓梅.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3:120

  [20]谢旭.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4:62-65

  [21]张国明,李存英.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方法研究[J].财会研究.2011,2:18-21

  [22]王地宁.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管理学院,2009:29-33

  [23]孙育红.对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2,5:50-53

  [24]任永平,梅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1,4:60-62

  [25]李亮.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管理[J].中国商贸.2011,311:42-46

  [26]李剑锋.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42-146

  [27]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13-218

  [28]封磊.企业实行财务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J].河北企业.2009,4:7-10

  [29]张伟.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业.2008,20:74-77

  [30]田劲松.信息技术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J].当代企业世界.2012,1:12-15

  [31]洪小娟.电信客户信用评价实证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9:6-9

  [32]刘俊.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J].对外经贸财会.2010,4:19-21

  [33]陈显兰.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J].四川会计.2002,6:28-29

  [34]余学保.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1,8:31-33

  [35]丁兴良,伯建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实用策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101-125

  [36]杜秋红.对应收款项管理管理制度的检查[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4:7-8

  [37]杨基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华昌公司应收账款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29

  [38]耿丽.关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10:19-21

  [39]钟晓曼.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促进企业资金周转[J].财务管理.2007,1:12-14

  [40]宋薇.应收账款管理新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7:20-21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