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建院教师队伍激励机制构建研究(8)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15

  教师们在一个互信、互谅的环境中去思考、工作,可以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合作和合理良性的竞争。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倾向的基础,得到公众认可的价值观能在学校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凝聚力,从而将教师凝聚在集体之中,产生一种责任感、归属感和优越感。

  文化的灌输的模式是以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在学校教师的性格、思维、情操等方面全方位地发生作用,当这种文化格调和影响传递给教师后,可以更好地引领教师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的徵发他们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贡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所以,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加大文化建设大力投入,通过各种制度的完善积极营造一种和谐顺畅的人文氛围,一种严谨敬业的教学氛围和一种追求真理、追求创新的学术研究氛围。通过对学院文化的塑造,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以促成本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4.7.2加快制度建设步伐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制度化建设是通往规范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包括学院及部门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类制度的具体活动的规则。它体现了学院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态度、行为方式的要求;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任何一所学校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制度化。学院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明确的规章制度,强化基层单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实现聘任制的目标。当然,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个体认知内化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内化的重要性,只有当制度被组织内成员共同认可、接受,形成共同遵守的规范时,才能对行为、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更好地适应形式不断变化的需要,加强学院制度的建设,提高学院的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力度,为教师构建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这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调动起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就要求学院的制度建设能以更好的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后起之秀,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立项单位,是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发展的典范。但是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尤其是专业教师激励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致学院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职业厌烦的心理状态,这将严重影响学院的发展,应该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对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的专业技术岗位,即专业教师岗位(不包括行政、后勤保障等岗位)的职业特点,并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对教师的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学院关于教师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学院没有以人本位,未曾分析教师的真实需求,只以简单粗暴的激励方式,对学院教师进行物质激励,收效甚微。

  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学校存在着聘任制度不徤全、薪酬制度不合理、培训制度不完善、激励手段单一、评价体系形同虚设等现象,这对学院教师的激励机制的完善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作者将人的需求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教师职业的特点相结合,提出了一些改进上述问题的方法,包括完善并真正执行岗位聘任制、有效实现学院教师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增加和创新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提供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文化建设等基础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对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激励机制的建设有所助益,对上述学院的不足情况有所改进,进而激发教师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疲劳、职业厌烦等问题,使教师和学院能够并肩前行,走上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发展道路。

  由于作者所学知识和实际经历有限,本文只在粗浅的层面对需求理论、人力资源理论和学院实际情况做了个简单的结合和概括性的总结,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都需要从制度上下刀来做提高或变革,想要真正落实下去,必须伴随着相当复杂的制度的完善,我会在今后继续关注这方面内容,本文尚有未尽之处,敬请谅解。

  参考文献

  [1]陈万明。冯承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理性评析与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06,(4):39-41.

  [2]邱秀芳。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职高专院校人事制度改革[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3):26-28.

  [3]易晓明,彭雅静。激励理论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的启示[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9):52-54.

  [4]邱鸣,田晓明。高等学校岗位津贴制度缺陷分析[J].江苏高教,2004,(3):23-27.

  [5]王加宁。谈公平薪酬与效益薪酬[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67-69.

  [6]李志,裴琳。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薪酬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⑴:60-61.

  [7]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236."

  [8]胡正友。试论高职高专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58-59.

  [9]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2,226.

  [10]吴从环。薪酬设计公平为本对高职高专院校薪酬设计的公平化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46,48.

  [11]周芳。对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25.

  [12]朱德友。高职高专院校激励机制建设研究论纲[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169-171.

  [13]王文绮。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一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9:17.

  [14]罗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Z].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4.9.

  [15]张志刚。激励奥秘[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2.

  [16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4.

  [17]冯忠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对政经济出版社,2002.3.

  [18]孙时进。社会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19][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挑战[M].机械工业出版,2006.5.

  [20]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21]徐联仓。组织行为学[M].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4.

  [22]张德。组织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

  [23]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

  [24]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

  [25]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5.

  [26]郑金渊。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6)。

  [27]艾小平。我国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06.3.

  [28付建中。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心理问题[J].成人教育,2005,(6)。

  [29]孙家学。构建科学的教师考评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5,(10)。

  [30]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人民出版社,2004(修订版)。

  [3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3.

  [32]陈永明,钟起权。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8.

  [33]母国光,温史烈。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