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上)(10)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台独目标包装成对人权、民主、自由的追求,在台湾前途问题上采取「创造性暧昧」的策略,提出「住民自决」的主张。陈少廷等人搞的「住民自决论」挑动省籍矛盾,强化本省人的族群认同,排斥外省人。由于不少法学家参与创建这一理论,它成了台独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这些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美国国会、国务院的友谊,唤起了他们对台湾人权运动的支援」147。台独分子的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台湾人族群认同的形成。

   中美建交之后,台湾人也没放松争取美国的支援。李敖先生说台独分子最怕「美国爸爸」,用词虽然尖刻,但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台独分子对美国的心态。因此台湾也肯下大本钱动员、组织美国国内亲台势力,结果造就了美国国会强大的支援台湾的院外活动集团。这一点在总统选举、国会选举时表现较为明显:反华亲台者的声音明显比平时放大。台湾急切争取美国支援的一个最近例子是──刻意谋取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夏馨对陈水扁「再次当选」的祝贺,让绿营意外的是此举导致了夏馨的去职148。

2. 美国对台政策法律变化、军事支援及其效果

  下面分别描述美国对台法律上发生的变化、关于美国对台军事支援、美国因素对台湾人族群认同的影响。

 (1)1972年之前美国鼓励台湾独立,至少两岸「划峡而治」,意在保护台湾这个不沈的航空母舰的同时149,避免因为大陆沿海小岛屿的争端而陷入与中国大陆的冲突。1972年之后转为维持现状、和平解决。1979年之前,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将两岸战略天平移到大陆一边,但尚未与中国正式建交,也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4月之前美台关系的基础为《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它阻止了大陆解放台湾;1979年4月之后为《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通过法案对台湾安全作出承诺的国家。「《与台湾关系法》明确指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期望台湾的前途以和平方式决定,而对于以和平以外的方式决定其前途的任何做法,美国都将严重关切。该法案还表示,美国有意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有意保持自己的能力,以抵抗任何人凭借武力或其他形式的强制手段,危害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150。

  (2)美国的军事支援是台湾问题维持现状的主要支柱。1979年后美国在台湾已经没有军事力量,但对中国大陆保持着威慑战略,这一战略的双重效果是既阻止大陆统一台湾,也抑制台湾谋求独立的程度和步伐。美国对台军事支援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对台军售,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后在台湾的军事力量逐步减少,到1979年与中国大陆建交后四个月内全部撤出,但美国对台军售始终没有停止,雷根政府时期还一度想提升与台湾关系,经过8.17公报,缓和了这一问题,但美国仍看重「调节」两岸军事平衡,突出表现在1992年布希政府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2001年决定向台湾出售4艘基德级驱逐舰和8艘柴电潜艇,这等于宣布8.17公报是一张废纸。「美台是事实上的军事盟友,有些以前只卖给英国的军事设备也卖给了台湾。美国对台军售实际上已经没有限制,只要台湾买的起,美国都肯卖,佩里甚至说台湾可以向美国贷款购买武器。美国不会放弃对中国的牵制,如果说两蒋时期台湾是替美国『免费看门』,则现在是『自费看门』」151。

 (3)《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军售、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威慑战略为李─陈时期台独势力从容地推动台湾人族群认同的强化、塑造新的国家认同创造了一个足资腾挪的空间:只要不明确宣布独立,大陆就没有动武的理由,这就使得渐进式台独才可以从容进行,「两国论」、「一边一国」论才得以先后出台,直至泛绿阵营步步前进,占据台湾政治生活的主流,而泛蓝阵营则唯有招架之功,要想不被彻底边缘化,只得向「绿营」移动。

4.2.3 大陆因素与台湾人族群认同

  大陆对台政策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1949~1979年。以解放台湾为目标,但也包括与蒋介石「演双簧」以婉拒美国人想让台湾独立的企图152。不过,在1972年与美国发表《上海公报》时已经将台湾问题列在「反苏」之后;「解放台湾」之说,多停于政策宣传层面。(2)1979~1995年。虽然仍然列为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但已经倾向于从长计议,所以邓小平1984年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1995年1月在题为《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而努力奋斗》的电视讲话(即「江八条」)中,江泽民提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我将这一阶段的对台政策概之为「消极防独」:只要不闹独立一切都可以谈。(3)1996以来的积极防独时期。以1996年台湾「大选」为界线,意识到「台独」在明显加剧,被动应对已经行不通,故加大防独力度,直至2003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不惜一切代价制止台独」,这是明确的决心宣示,也是与以往不同的有效表达,配以与各国官方频密的沟通运作,所以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表达了不支援甚至反对台湾公投的立场。

  总的来说,大陆对台政策与战略中的某些部分(如1996年台海军事演习)可能会被泛绿阵营用于塑造台湾人的新国家认同,这提醒大陆在对台政策的操作上需更为谨慎──岛内政治现实是:泛绿阵营每每通过给对手贴「红标签」来打压对手,结合台湾人的「悲情意识」来强化台湾人的族群认同。

4.3 小结

  上述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是:本省人已经成为台湾政治生活的主体,其族群认同已经完成──更准确地说,是新的「国家认同」已经确立,这一点最近的证据为:认为是「台湾人」的比例从1989年的16%上升到62%,认为是中国人的从1989年的52%降到19%153。所谓新台湾人不是一个新民族,而是来源不同的几个「次族群」形成的新族群,它们本身有一定的融合,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对自由民主的信仰等等合力作用,致台湾人要求建立具有「维斯特伐利亚合法性」的国家154。陈水扁2004年3月29日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即使可能面临战争危险,他也将继续把台湾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他将继续实施两年内制定新宪法的计划」15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