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军火贸易对中国统一的涵义(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给国内带来的好处表现在促进工业基地的发展、降低装备生产的成本、保持和增加就业率、通过增加军品外销利润改进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1]因此,美国几乎历届总统都将军火外销作为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卡特总统曾经实施过限制措施,但限制的结果却是军火出口继续保持正的增长。

  美国对台军售在“以台制华”的总体战略之外,还有以下两重作用。其一,对台军售使美国帮助台湾新领导人稳定政权的阶段性策略。台湾新总统陈水扁上台以来,施政陷入困境,股市一度大跌,“行政院张”唐飞又于10月3日辞职,岛内人心惶惶,美国对台军售,既是对台湾当局发出的表示支持的信号,又有将岛内民众的视线从内部民生问题转移到“台湾安全”上来的意图。其二,美国售台军火还有拉取国内反华势力的选票赢得国内对其执政支持的作用。例如1992年布什为争取总统选票向台湾出售了150架F-16战斗机,这一点在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称,克林顿政府9月份在大选投票的关键时刻宣布对台军售计划,有“堵住小布什的嘴”、替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艾尔·戈尔拉票的用意。[2]

  2.2美台军火贸易的内部机制

  在一般的国民经济领域里的市场和军火市场,起作用的基本机制是供求机制,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制约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所不同的是,价格理论或说价格机制是一般国民经济市场的最基本理论。而在军火市场的贸易中,与利益机制相比,价格机制已不再明显,换句话说,利益机制是影响和制约军贸市场的最基本机制,价格已经变得不十分重要。这里利益即是指的国家对通过军火贸易所获收益的综合效用评价。因此,军火贸易是一种垄断利润极高的贸易也就变得容易理解。

  2.2.1利益机制与风险机制

  如前所述,台湾军贸市场的运行机制主要为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为了便于分析市场运行机制,本文将交易为交易双方和中国大陆带来的得益进行分解分析。以美台交易为例,美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在美台军火贸易博弈中的得益为(可按序数效用法划分效用次序,括号中的符号表示得益值得正与负):

  1.美国的预期得益:

  (1)高额商业利润(+);

  (2)在台湾的势力巩固与利益介入(+);

  (3)遏制中国对台湾动武和中国的崛起(+);

  (4)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由美国的合作者变为不合作者,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受损(-);

  (5)中国对美国关闭部分市场,是美国在经济战中受损(-);

  (6)中国实施军贸反制策略,比如向美国的敏感地区出售武器,使美国的局部安全利益受损(-)。

  2.台湾的预期得益:

  (1)增强军力,提高独立或不统一的决心(+)

  (2)加强与美国的政治联系(+);

  (3)加强与美国的军事联系及合作(+);

  (4)中美关系的恶化,导致美台关系的脆弱性升级(外交风险)(-);

  (5)两岸军事对抗升级,使岛内政局更加不稳(内政风险)(-);

  (6)两岸对抗升级,影响岛内股市动荡,使岛内经济生态产生恐慌(经济风险)(-);

  (7)两岸关系紧张,影响岛内民众恐慌心理,对政府产生舆论压力(舆论压力)(-)。

  3.中国的得益:主要表现在对国家统一的挑战、对国家尊严的挑战以及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资源的牵制与耗费。

  当美国台湾不进行军火交易时,中国不动作,无损失;当美台交易时,

  (1)保持沉默,则降格国家尊严与政策威信,台独猖獗国家统一大度增大(-);

  (2)在口头抗议或实施反制后,若美台撤销交易,则中国的正得益为保持沉默时损失绝对值的倍乘(+);若反制后仍不成功,则中美关系更加恶化,两岸关系高度紧张,此时的负得益为保持沉默时损失绝对值的倍乘(-);

  每一项军火贸易都是交易双方在利益的诱因和风险的制约下达成的。对以上得益的判断相当复杂而困难,判断失误,可能会使参加交易的双方或中国大陆的利益受到损失,并使三方紧张关系升级,甚至引发局部战争。在此又一次说明了台湾军贸市场的脆弱性与敏感性,由于三方对己方战略得益的排序不同,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完备,使得三方在采取策略时都会小心翼翼,试探行事。

  2.2.2台湾军贸市场运行的机制模型

  根据对军火交易方和中国大陆在交易时的得益分解分析,可以建立台湾军火贸易市场运行的机制简图如下:

美台军火贸易对中国统一的涵义


  上图中,不交易的情况还有两种,即当买方收益<损失、卖方收益>损失和买方收益>损失、卖方收益<损失两种组合情况。



 三、美台军火贸易的博弈分析

  前文已述,影响军火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美国的对台或对华政策、台湾的大陆政策和中国对台政策及自身实力的发展壮大。因此,美台军火贸易的发展在于中国大陆、美国和台湾之间政治力量对比的均衡或非均衡演进。

  3.1影响美台军火贸易的政治因素

  3.1.1阿扁的“国防政策”

  从台湾当前的军事战略和“国防政策”来看,台湾当局一直在走加强武备、将军事力量作为分裂的支撑点。从陈水扁执政后的政治表现来看,其实并没有促进统一谈判的诚意,而是一直在回避“一个中国”的谈判原则,继续李登辉的暗独政策。近来更是加大了军火采购力度,努力扩大军火来源,并加强与美国等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据英国《情报文摘》周刊9月15日刊登的一篇题为《台湾采取伺机而动的策略》的文章说台伺机从欧洲多国联合军火企业购买武器。台湾人士说最近可能会签署一份金额相当大的订单,以购买由法意EUROSAM联合企业生产的“紫菀”-15导弹,用于台湾购自法国的“康定”级(“拉斐耶特”)级护卫舰的改装工作。过去,欧洲国家向台湾提供军备会招致北京的严厉制裁。荷兰和法国现在仍能感受到与台湾进行武器交易而导致的后果,其它欧洲国家已不敢向台湾提供军备。然而台湾认为,随着国防工业全球化的进行,现在欧洲大部分军备是由多国联合企业生产,因此今后与台湾进行军火交易时,中国会很难对某一个国家采取制裁措施。[1]

  另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与马其顿于10月31日共同签署了军事合作备忘录,承诺双方建立军事交流与合作关系,这也是近年来台湾与欧洲国家政府首次签订官方军事合作备忘录。马其顿的国防力量虽然有限,1992年建军后至今地面部队仅约两万人,但马其顿由于位居巴尔干半岛的重要地理位置,美国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曾因任务需要派驻当地,马其顿近来更以积极参与北约作为国防政策目标。台湾与马其顿加强军事关系,意图在于通过马其顿加强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军事交流。

  因此,如果台湾政局不稳、或台湾当局依然找不处于大陆谈判的高招,将会继续以扩大军事需求作为提高自己生存信心的“强心剂”。

  3.1.2中国大陆对台政策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民族主义的,一个是现代化的。前者谋求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建立、统一和独立;后者则是民族国家的崛起、尊严和强盛。[2]可以说,由于台湾问题的存在,中国历史赋予的前一个主题直到今天仍旧没有完成。如果要从1840年算起,到今天已经过去一个半世纪,这种漫长的历史拖延与等待无论对于任何一届政府都会感到焦虑。虽然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是现代化,但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诉求因这种历史问题的拖延而变得日益强烈。因此,当前中国大陆的任何一届政府都不希望台湾问题无希望或无限期地拖下去。并且,在香港、澳门回归之后,中国唯有解决好台湾问题才能满足国内日益高涨的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诉求。

  可以预测,今后大陆的对台政策将是务实的、明确的,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大陆必须有战略级的时间表,而不是等待台湾过来谈判的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